巨頭用補貼搶小攤販的生意 涉嫌違法!
賣菜,成了互聯網巨頭們廝殺的新戰場。一時間,美團、拼多多、滴滴旗下的社區團購平臺補貼、促銷滿天飛。
由於補貼力度巨大,社區團購平臺上的生鮮價格往往遠低於同類產品在農貿市場的價格。有網民觀察發現,某社區團購平臺出現1千克土豆0.98元的售價,而線下土豆的價格大約在2.5元/斤,價格相差近五倍。因此,農貿市場積壓了許多未出售的貨物。
一位在成都做蔬菜批發零售生意的商販向《21CBR》記者表示,2018年,他的菜攤一天能賣兩千斤蔬菜,現在銷量下滑到一千多斤,日銷售額也下降了數百元。“如果(互聯網公司)一直砸錢,繼續投入5年甚至更長時間,我們沒生意做了。”
這一現象引起熱議:互聯網巨頭低於成本的銷售模式是否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爲?是否擠壓了原本屬於小攤販的生存空間?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向《21CBR》記者表示,社區團購企業低於成本出售的行爲違反了《價格法》中相關條例。
《價格法》第14條列出多種不正當價格行爲,其中包括“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爲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
《反壟斷法》中的相關條例也可用於規制社區團購企業的補貼行爲。
市監部門可以要求互聯網巨頭根據《反壟斷法》第45條作出經營者承諾,即在一定期限內採取具體措施消除涉嫌壟斷行爲的後果,及時整改,避免在推廣時進行大幅度的補貼,排擠中小商販。
具體執行上困難重重。
劉旭指出,如果讓地方價格監督部門出面,舉證相對容易,但處罰金額少,執法範圍侷限於縣市一級。如果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出面,要求在社區團購這一細分行業涉嫌具有單一支配地位或者是共同支配地位的企業進行整改,但從立案到結案往往需要較長週期,不利於短期內解決問題。
此前網約車、共享單車行業未曾因價格戰受到監管機構的查處或約談,但在外賣行業,美團、滴滴、餓了麼三家企業由於2018年在無錫亂髮優惠券導致平臺爆單,遭到當地工商部門約談。
社區團購行業的瘋狂補貼模式絕非長久之計,依據網約車、外賣等行業的經驗,市場出現一兩家巨頭後,價格會恢復到正常水平。
劉旭說,社區團購企業往往與大商家合作,對菜市場的個體商販影響很大。小商販風險抵禦能力差,需要承受商鋪租金、人力、產品積壓腐爛導致的損失等成本,一兩個月的虧損就可能把他們壓垮。“這對社會就業造成了負面影響,執法機構應該介入,例如限定促銷的額度、時間和次數。”
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進入社區菜市場,並非沒有可圈可點之處。
劉旭指出,農貿產業鏈的成本具有很大的壓縮空間。傳統農產品產業鏈中間環節多,從菜地到零售端經過多層批發商擡高價格,併產生冷鏈、運輸費用,終端的小商販還需承擔商鋪租金等費用,最終產生很高的運營成本。互聯網巨頭可提升農產品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
他認爲,傳統農貿行業在衛生安全方面存在較大隱患,巨頭們可以運用其規模效應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控制。
“互聯網巨頭如果能夠平衡各方利益,讓小商販融入他們的體系,這是最理想的情況。”劉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