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購的背後………
晚近朝野爲了軍購案大動干戈,國防部也用各種管道去尋求支持,全國的老百姓也密切的注意此事的發展,但是在軍購的背後,仍然有許多看不到的問題:
其一:不切實際的建軍方略:國防部推動了號稱國軍組織再造的「精實案」、「精進案」只是真的有果效嗎?答案是否定的,沒錯省下了很多經費,可以轉移到軍購上,但是回過頭來看,編制人員精簡了,但軍務絲毫不會減少,更加以有經驗老臣宿將的離開,更使得基層部隊人力素質青黃不接,再者新兵的新訓縮短只剩一個月,役期也越來越短,更加以週休二日效應,一年有近於一半的時間在休假,這樣的軍隊能打仗嗎?還有,在「精實案」、「精進案」的背後,依附着「精簡常備,廣儲後備」的構想,這又是個天大的笑話,筆者出身於後備司令部的動員部隊體系,看過太多不堪入目的狀態,筆者在擔任教育召集步槍教官時,看盡了許多的醜態,幹部管不動應召部隊,兵員於營內酗酒賭博,幹部成天應付長官視導,演習兵推套招了事,動員計劃一抄再抄,動員軍械年久失修,等等……。然後在每次演習過後再信誓旦旦的說部隊很有戰力,這真的是彌天大謊,這讓行伍出身的人看不下去,試問就算買了軍購,有用嗎?
其二:駝鳥心態的戰略思維:我國的戰略思想,說穿了是一個「守」字但是卻流於消極,及不切實際的思想中,只想着支撐到美軍來干預臺海戰事,這是愚不可及的戰略思想,殊不知「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軍購併非不能買,重點在於「如何買?」、「爲何買?」我國在戰略上已經過度依賴美軍缺乏自主性的戰略,美方曾經以恫嚇性的語氣表明「如不軍購,美不保臺!」的意向,如此等同收保護費行徑,已經近於喪權辱國的狀態,如此狀況要全民如何支持軍購?想一想科威特吧?
其實美軍早知伊拉克要進攻了,本來這場戰爭可以免去的,而美國卻坐視其發生,之後再師出有名的加入戰爭,獲取最大的利益,試想我們還能指望美軍來援嗎,或許美軍基於全球戰略利益會支援臺灣,可是屆時臺灣已經滿目瘡痍,血流成河,成爲下一個科威特,美國再順理成章協助重建再賺一筆,想一想今天在反軍購的人,跟急於推動軍購的人有仔細的想一想以後嗎?有沒有深刻反省建軍制度面的問題?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沒軍購就打不贏,但是不見得軍購了就守得住,看看二次大戰的法國,砸了大筆法郎構築了號稱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但是卻因爲軍事體制的落後,軍隊將領的無能腐敗,導致被納粹德國的鐵蹄入侵,導致喪權辱國的下場,殷鑑不遠啊,法國就是最好的借鏡,掌握軍權的袞袞諸公好好思考吧!
三:百病叢生的三軍部隊:軍隊的戰鬥力,取決於人員素質,其次纔是武器裝備,古人的思考邏輯很中肯:「戰志堅定的人,雖赤身露體,赤手空拳野獸也不敢接近,戰志不堅的人,雖披堅執銳黃口小兒便能引弓殺之。」看看現在的國軍吧,可用百病叢生不爲過,所謂「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當長官的短視近利,只做小事不做大事,凡是粉飾太平之能事,平常光應付達官顯要的出巡視導就去了部隊半條命,長官要來了,課可以不操,但是地一定要掃,草非割不可,只操演長官想看的科目,長官滿意最重要!如此一來長官拍足了馬屁,就此平步青雲,而部隊卻淪落爲樣板架子,然後在莒光日政治教學上睜眼說瞎話的說三軍很有戰力,這像話嗎?
筆者從戎五年,舉目所見皆如此,更可笑的是,不斷的在莒光日政治教學上,宣導支持軍購,而且還考試抽問,這真是心虛的作風,開部隊教育的倒車,再者,我們的軍事教育教出了怎麼樣的幹部,軍校唸了兩年或四年的軍官,很多是比菜鳥還不如的,甚至於比預官、指職還不如,士官的狀況就更慘不忍睹了,然後新訓只有一個月,筆者曾經遇過剛下部隊的新兵,一問之下,嚇了一大跳,新兵只會基本教練,跟開槍而已,連最基本的單兵戰鬥動作都不會,這真是後備司令部薛將軍石民先生的傑作!沒辦法,長官指示:「新兵訓練着重基本教練跟實彈射擊。」相信後備司令部出身的軍人都看過這樣的指示,好像看到了宋代淪亡的景象阿!
今天在上位的袞袞諸公,幾乎都念過「曾胡治兵語錄」,但是不過應付深造考試罷了,有多少人真正體會曾文正公的真意呢?其實現在在談軍購就跟清季「自強新政」的弊病一般,只在金額品項上打轉,卻忽略真正該改革的東西,在此筆者引述「曾胡治兵語錄」第八:赤膽忠心的一段話來代表現在的三軍:「無兵不足深憂,無餉不足痛哭,舉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義恐後、忠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鬱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貪饕退縮者,果驤首而上騰,而富貴,而名譽,而老健不死,此其可爲浩嘆者也。」請在上的袞袞諸公好好思考吧!
我們都不希望國家滅亡,所以大家纔會去爭論軍購的存廢問題,但是希望有權力的人能看到真正該看的問題核心,而非在金額品項上打轉,明鄭政權滅亡了,希望中華民國別重蹈覆轍,畢竟國家還是全國百姓的依靠,當權者好好思考吧!
後記:這是多年前寫的文章,看到現今軍隊的腐敗現象,就想到很多問題希望過去軍隊的怪事別再來了。
●作者李宗華,備役士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稿件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