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健康不如房和車? 健保自付差額特材懶人包「被竄改」

網路流傳假新聞網友惡意變造健保署懶人包貼圖。(圖/健保署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健保署日前公佈八大類、352項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儘管健保署不斷澄清這項新制只針對現有民衆自付差額特材,並不是「全額自費醫材」,但有部分有心人士故意拿房價車價來類比,更有網友惡意變造健保署「自付差額特材」懶人包的貼圖內容,藉此散佈假訊息,健保署今(13)日特此澄清,也呼籲民衆不要再傳,若有不同意見可進行理性溝通。

健保署表示,6月8日公告的「民衆自付差額特材」,是因爲許多民衆反映,同品牌功能的醫材在不同院所之間的價格差異很大,究竟如何選擇感到非常困惑。

因此,健保署邀請醫院學者專家,長達一年半溝通,根據各院所採購價國際價格、成本及應有的利潤,先區分各個不同功能羣組,才訂定自付差額特材的上限價,確保醫材價格的合理化。以常見的人工水晶體爲例,健保署把它分爲六種功能羣,因此有六個上限價,並非只有一個價格。

健保署表示,本署臉書專頁張貼之懶人包貼圖,原內容爲「爲確保醫材價格合理,對於自付差額的醫材定價格上限」,但近日出現網友惡意修改爲「健保署認爲民衆的健康不如房子車子」之標題,以「健保有責任爲民衆把關房價及租金定上限」等文字,完全與原圖文不符,提醒大衆不要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