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裡的春節
第一縷年味,來自臘八節一碗食材豐富、溫熱甜糯的粥。過了臘八就是年,春節序幕由此徐徐拉開。
眼下,歡快的《恭喜發財》歌,又一次在全國各地超市唱響。北京胡同掛上大紅燈籠,廣東集市擺開“利是糖”,東北鐵鍋蒸起黏豆包,安徽馬頭牆下曬着香腸臘肉,雲南鋪子亮出年宵花……天南海北、萬花筒般令人眼花繚亂的年貨,在思念與祝福中流轉,年味漸濃、漸厚。
既深植傳統民俗,亦飽含現代意蘊,蛇年年貨新意盎然,透露市場與人心對春天的期盼。
當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到來之際,中國人開啓的年貨“買買買”模式,蘊藏着哪些意想不到的新故事?
什麼年貨最好賣?
記者各地走訪發現,由於2025年農曆春節比2024年提前12天,加上“超長春節假期”等因素,從2024年10月開始,線上線下多個代表性市場和平臺已加入“春節檔”大戰,數據釋放出顯著的消費擡升信號。
食品、黃金、情緒價值是蛇年年貨三大關鍵詞——
“過年吃點好的”不是說說而已。淘寶天貓食品生鮮總經理張鵬說,年貨節就是食品生鮮行業的“雙11”。
堅果、瓜子、糖果等傳統年貨迎來全年銷售高峰。來自抖音電商羅盤策略數據顯示,僅2024年12月28日當天,以堅果起家的互聯網企業“三隻松鼠”在抖音渠道就實現總銷售額1.35億元,刷新平臺食飲健康品類專場紀錄。類似“戰績”還出現在多個零食、乳製品品牌的春節戰報中。
高檔生鮮的表現尤爲亮眼。澳洲龍蝦、俄羅斯雪蟹、獐子島大扇貝、半斤重的戰斧雞腿,齊齊哈爾烤肉套裝、10斤大海鮮禮盒、牛排中的“勞斯萊斯”……以高蛋白、原產地溯源爲特徵的中外食材熱銷,顯示老百姓願意爲“吃得好”“吃得放心”買單。一份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已超5萬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6.8萬億元。
引人注目的是,各式黃金飾品成爲今年春節的一個重要消費爆發點。
淘寶天貓的數據顯示,從2024年10月中旬開始,各大品牌便開始陸續推出蛇元素金飾,“蛇紋”成爲潮流紋樣,銷量持續衝高。精緻可愛的足金貼、手機貼是熱門單品,僅2024年12月,足金貼紙就熱銷超過3萬片;0.01克的黃金手機貼熱賣超20萬張,跨界IP聯名款的搜索量大漲,“黃金+IP”雙重吸引力狠狠“拿捏”花小錢辦大事的年輕人。
究竟有多少種年貨?沒有人能說得清。但毫無疑問,在浙江義烏,什麼年貨都能找到。從煙花、春聯、窗花到食品,從時髦新衣到實用家居產品,年貨琳琅滿目、種類繁多。
年貨的最“剛需”——年飾,八成來自義烏。漫步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那些縱橫交錯的通道里,年畫、對聯、掛曆、燈籠、中國結、紅包、電子鞭炮……匯成一片紅色海洋。
這裡年飾出貨量大、品類豐富,可以說滿足了中國乃至全世界年飾消費需求的大頭。根據義烏年畫掛曆對聯行業商會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商會成員企業的整體銷售額達300億元。僅紅包這一項,一家頭部企業就能賣掉幾億個。
“招財求福,依舊是蛇年春節的主題,但今年財神元素格外火爆。”在義烏國際商貿城三區的2樓,“新桃年飾”老闆王偉忠笑眯眯地擺弄着功夫茶具,吐露“生意經”。
做了30多年年畫生意的王偉忠,是義烏年畫掛曆對聯行業商會秘書長。每年10月下旬是年畫對聯等節慶用品的採購高峰,至12月底“大局已定”。眼下,對於當年的市場動向和消費偏好,王偉忠已瞭然於胸,後續只需視情“補貨就好”。
他對記者侃侃而談:遇上蛇年,做年飾的行家普遍會把蛇設計得卡通、可愛,並搭配上其他吉祥物件比如鯉魚、財神、元寶、銅錢等一起售賣。如果說“福”元素是每年毋庸置疑的榜一,那麼,今年跟“發財”有關的元素就是商家必爭風口。此外,10到20元的“中檔”年飾成爲主流,要佔據“C位”需要三點:夠紅、夠亮、夠花哨。葫蘆和紅果掛件,是與年畫搭配的兩大“頂流組合”。
“簡而言之,大家更捨得爲‘好看’花錢了。”他說。
王偉忠的觀點,在鮮花市場得到印證。
“鮮切花價格指數近來呈現上升趨勢,與新年的喜慶氛圍相契合,卡羅拉、高原紅、黑巴克等紅色系玫瑰品種迎來熱銷,高品質貨品價格不斷衝高。”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拍賣師花小駿說,除了冬青、中國臘梅、雪柳等經典品類,今年“年味”造景和酒店婚禮用花需求也大大增加。
位於滇池東岸的雲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被譽爲我國花卉的“市場風向標”和“價格晴雨表”。原本在12月迎來年宵花產銷旺季,今年則生產端、消費端全線提前。
嬌豔欲滴的大花蕙蘭、紅紅火火的冬青……在斗南花卉交易市場,花商徐雪麗2024年11月底就把80%的上架貨品替換成了年宵花,比往年提前了至少半個多月。
另外,香薰香水、美妝護膚、服飾飾品、祈福文創等主打情緒價值類消費,銷售高峰也紛紛提前。
從千百年來的桃符、屠蘇酒,到改革開放後的“油米糖茶”“三轉一響”,再到如今的“花式年貨”,時代不斷變遷,年貨的消費場景也不斷更新。
——年輕人把傳統市場改造得個性、時尚。
有數據顯示,某電商平臺目前下單年貨的用戶中,“95後”佔比超過一半,他們正在成爲購買家庭年貨的決策人,從“逃避過年”轉向“願意參與”,甚至“主導年夜餐桌”。
他們對於年貨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消費需求也更加個性化。譬如逐漸成爲購花主力,他們不愛大紅大紫,偏愛淡雅色系、小株型;咖啡、穀子、寵物春聯等衝進年貨直播銷量榜單。
這一屆年輕人把過年元素和吉祥話兒“貼”在他們想要的任何地方:地毯、毛巾、拖鞋、杯子、抱枕、寵物用品、牙膏、牙刷……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萬物皆可有年味’,這個思路擴大了我們的市場規模,很多年輕人也加入了傳統行業。”王偉忠說,很多“80後”“90後”設計的年飾“腦洞”很大,大多線上銷售。以前市場可能只有30到50個品類產品,差別也很細微,現在則涌現幾百到上千品類。
義烏淘樂熊婚慶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甘輝說,以前商戶購買年飾都是大紅大金大紫的,從去年開始流行多巴胺色,強調能吸引年輕人“打卡”“出片”,佈置上有“網感”、氛圍感。這種趨勢帶動掛布、地堆、櫥窗美陳等新年飾銷售火爆。
——從親手加工衍生出買方便、買健康等新消費場景。
網上有段子說:“自從爸媽學會了網購,晾衣架再也沒掛過臘肉。”類似被“徵用”擺年菜的,還有網友的臉盆、電腦桌、跑步機,甚至半邊牀鋪……不再大量自制年菜的背後,是熟食、預製菜市場的壯大。市面上出現了花膠雞、佛跳牆等不少“硬貨”預製菜,老字號餐飲也推出“DIY”版招牌菜。
蛇年春節假期多了一天,考慮到團聚就餐的需求增多,商家紛紛推出年夜飯禮盒裝,從冷菜、熱菜,到點心、堅果,滿足顧客多口味、多人數需求。
在安徽亳州,養生花茶、藥膳等特色“亳州養生”品牌助力一杯花草茶“泡”出百億產業,也成爲今年春節的年貨“新品”。
——電子年貨走紅。
紅包封面、表情包、吉祥話、視頻會員……電子年貨讓過年有了“賽博朋克”風。在電商平臺上,有店鋪推出了AI幫寫吉祥話服務,價格爲0.01元,給“社恐”人提供回覆微信的樣板,還有商家推出了新春“迎財神”服務,虛擬“財神爺”在線祈福。對“00後”來說,新年主題紅包封面、拜年表情包、吉祥話文案已取代買衣服、燙頭髮、美甲,成爲新“過年三件套”。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大力提振消費。伴隨補貼政策不斷擴圍,“年貨經濟”打響了春節消費“第一槍”:享受以舊換新補貼的家電產品由去年8類增至2025年的12類,單件最高可享受銷售價格20%的補貼;將每個消費者購買空調產品最多補貼1件增加到3件;新增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繼續大力支持家裝消費品、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一系列促進消費政策,給火熱的年貨市場添了一把柴。
探尋“寶藏年貨”地圖
新年伊始,一張張“寶藏年貨”地圖成爲網絡熱點,配着“四川啊你瞞得我好苦”“河南老鄉你們嘴真嚴啊”的文案,讓人忍俊不禁。
在這些省份地圖上,以意想不到的各地“寶藏年貨”,畫出“年貨地圖”:四川有阿壩州的大馬士革玫瑰、雅安的魚子醬、內江的無花果、宜賓的鰻魚等;河南有商丘的鑽石、許昌的假髮、駐馬店的小提琴、信陽的淮南豬……入選的還有黑龍江五常大米、寧夏鹽池灘羊等天南海北風味,以及安徽新能源汽車、廣東黑科技小家電等。
鮮爲人知的是,不少年貨來自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繁榮,讓越來越多“隱藏款”農產品被放入年貨“購物車”。
例如,今年不少家庭的年夜飯菜單上出現了充滿異域風情的新品——鵝肥肝。這種原產於法國的珍饈美味,全球產量的45%來自中國,其中一個主產地就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
這個養了500多萬隻鵝,年生產鵝肥肝約5000噸的小縣城,藏着吃貨們口中的“鵝宇宙”。在縣裡的長集現代農業產業園,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加班生產鵝製品年貨:從玫瑰鵝肝、櫻桃鵝肝、紅酒金磚鵝肝、鵝肝醬等深加工產品,到鵝翅、鵝腿、鵝腸等新零食,新年前夕訂單量都快速增長。
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思經鎮,上百個圓形魚池依河而建,天全水產現代農業園區鱘魚養殖基地坐落在此。由鱘魚子製成的魚子醬被譽爲“黑色黃金”。天全產的魚子醬已遠銷至美、德、法、意、比利時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國第二。經估算,全球每100克魚子醬就有14克產自這裡。
《淘寶隱藏土特產報告》顯示,產自國內的鵝肝、抹茶、魚子醬等食材比進口食材價格要低一半左右,更具性價比的國產高端食材被端上了萬千餐桌。
邊遠地區的土特產也加入“寶藏年貨”地圖。
冰天雪地的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素有“中國人蔘之鄉”之稱,近來熱鬧非凡。這裡的萬良鎮長白山人蔘市場年交易量佔全國交易總量的80%,在人蔘交易季,日均交易人數達2.5萬人次,日均交易水參量達200萬斤。
近年來,當地不斷圍繞人蔘推出新產品,不僅有傳統的野山參、生曬參,更有受年輕人和上班族喜愛的新興人蔘咖啡、人蔘香皂、人蔘護手霜、人蔘面膜、人蔘鍋包肉等,還開發出價格親民的“禮盒裝”,成爲探親訪友的新年貨。當地還立足特色產業,推出逛人蔘博物館、品人蔘宴的“人蔘文化遊”,推動人蔘火爆“出圈”,吸引全國遊客紛至沓來。
當下,年貨生產的一個重要趨勢是“智造”。
歷史悠久的福建福鼎白茶,因消渴解膩的功效被稱爲過年“口糧茶”。往年,製茶的第一步——萎凋,因爲當地天氣多變、日照不足而很難跟上產量。如今,通過智能化的萎凋房,一片片茶葉舒適地“躺”在茶匾中享受着“四季如春”的照料:照明、除溼、排風……茶葉製作的每個環節,都清晰顯示在空氣能萎凋機的操作屏上。
在福鼎六妙白茶莊園的智能茶窖裡,茶香充盈,1萬多噸白茶靜靜安放,處處整潔乾燥。這一套生態倉儲管理系統採用國內領先的自然幹倉理念,實行二十四小時雲平臺監控。通過實時調控溫溼度的通風系統,茶窖內空氣潔淨度可達到茶葉儲藏的最佳環境指標。可視化系統能“無死角”地掌握窖內動態,確保茶葉在長期倉儲中也能保持品質穩定,提高了窖藏白茶的價值。
“從靠天吃飯到農產品‘智造’,白茶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銷售,稀有的茶貢品已成爲百姓的尋常年禮。”福鼎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家雅說。
人工智能的風還吹到了家電年貨。
在蘇州,新家電品牌添可研發的食萬智能料理機成爲不少“打工人”的新年禮物:將食材洗好放入鍋中,選擇自帶的大廚菜譜和烹飪模式,然後自動翻炒,幾分鐘就能吃上“自家飯”。從2022年起,該公司開始將人工智能垂域大模型創新應用在料理機上,還推出了洗地機這一新品類,帶火一大新賽道,成爲傳統家電巨頭之外的新制造明星。
大到新能源汽車、掃地機器人、無人機,小到吹風機、兒童手錶、智能語音早教機……在不少年輕人的年貨購物清單裡,“智造”產品比比皆是。
年貨是如何運送的?
廣西的砂糖橘、海南的椰子、安徽的臭鱖魚……距離春節還有半個月,“90後”外賣小哥高豐的電動車上已經堆滿年貨。
“越到過年外賣生意越好。”忙了一上午的他,坐在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街道的一處寫字樓下歇口氣。
美團《新春消費報告》顯示,隨着即時零售業發展,人們的消費習慣從“囤年貨”到“即買即送”的變化越來越明顯。
更多年貨,正被裝載在貨車上,奔跑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路上。
在義烏市笑童玩具廠的發貨倉庫前,工人正在覈對訂單,安排出貨。即將發貨的是近日趕製的燈籠。倉庫主管倪全輝指着面前裝滿貨的卡車說:“這是今天第6車,發到烏魯木齊。一車50來件,一天要發10多車,全國哪個省份都有。”
下午4點,義烏市青口物流園區的千餘個檔口前,停滿了送貨的小車和裝貨的大車,整個園區車流涌動,熱鬧非凡。義烏滄鋒物流公司老闆徐益忙得腳不沾地,爲3個小時後就要發往重慶的卡車收貨、整貨、裝車。不同車輛送來的各色貨箱漸漸將長達17.5米的掛車裝滿。
約1600公里的長途運輸承諾48小時到,這個辛苦奔波的營生,27歲的徐益已經幹了8年。他說,發送年貨的物流與生產幾乎同步,從每年10月就開始忙碌。徐益現在一天要工作13小時,每天要發一車半到兩車貨。貨品也有規律:11月是燈籠,12月對聯、年畫等佔大頭。
數據顯示,僅在義烏,每天就有3300餘萬個快遞包裹啓程。通過16個百萬級大型快遞分撥中心、77套全自動快件分揀設備、130家快遞法人企業、3萬餘名從業人員,數以百萬計的“小件批零”商品輸送至“毛細血管”盡頭的千家萬戶。2024年10月30日,義烏快遞業務量比2023年提前50天突破百億件。到12月31日,這個數字變成了126億件。
從義烏髮出去的國內年貨包裹裡,彩妝類用品、母嬰玩具是2024年發貨量增速靠前的熱門商品。此外,跨境電商包裹量在蛇年春節消費季增長亮眼:根據義烏國際郵件互換局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美國方向同比增加了212%的業務量,歐洲及東南亞等地也有較大增長。
鮮豔嬌嫩的年宵花,對物流的要求極爲苛刻。過去,雲南花農需要坐72小時的火車才能將花賣到廣州;如今,24小時不到,雲南鮮花便能抵達日本最大的鮮花批發市場——大田市場,隨後通過競拍進入日本各地的花店。“航空+冷鏈+鐵路+汽運”的立體運輸模式,完善的物流網絡和豐富的運力資源,全方位保障雲南鮮花從田間地頭送往國內外。
“傳統年宵花市場以前只是國內俏,現在國外也‘香’。”雲南曄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克寧說,他們獨立種植、加工的高端花材——銀扇草,以克爲單位銷售,2024年與國外客戶達成200萬克的訂單意向。企業爲給2025年春節增添新意,自主研發技術,反覆實驗對銀扇草進行染色、固色,開發出有別於傳統原色的金色、粉色、藍色的銀扇草,受到海外商家和消費者好評。
“過去年宵花給人的印象是‘論斤賣’‘論盆賣’,現在我們實現了‘論克賣’。”劉克寧希望通過種植、加工技術的投入和創新,不斷增強花卉附加值,讓全球共享中國高品質花卉。
從元旦到1月9日,昆明長水機場海關共監管出口鮮切花217噸、價值751.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3.1%、25.6%。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通過便捷的物流網日均發送量達400餘萬支,較去年同期上漲20%至25%。
在中國,平均每秒鐘有4187個快遞包裹被攬收,“快遞提速”背後是分揀設備更加智能、運輸投遞路線更加優化、末端基礎設施佈局更加合理、行業管理更加行之有效等。年貨被裝上火車、飛機,甚至連無人機和機器人都用上了。快遞包裹通過1990個縣級公共寄遞配送中心、33.78萬個村級寄遞站流轉,物流網絡覆蓋我國絕大多數人口。
春節臨近,年貨寄遞需求攀升,全國快遞業務處於高位運行狀態。數據顯示,2025年開年,全國日均快遞業務量超5.5億件,保障了各類年貨送達千家萬戶。
送年貨的“接力跑”,更快、更廣也更遠。
隆冬臘月的一天,早上9點,當地天還沒亮,家住新疆喀什地區喀什市英吾斯坦鄉的阿卜杜熱伊木·亞森,就和妻子一起從村裡駕車趕到鄉上的快遞代收點,開啓忙碌分發年貨的一天。
二十多平方米的快遞代收點裡,堆滿了來自天南海北的快遞件,時不時可見門口取快遞的人排成隊。春節將近,大件物品越來越多,除了手機、掃地機器人和淨水器等小家電,還有空調、冰箱和燃氣竈等大家電,甚至還有種子、農具等。
“過去是巴扎(集市)上賣什麼我們就買什麼,現在不用出門,打開手機就有‘巴扎’,有很多種類的東西可以挑選,物美價廉。”來取快遞的村民託合提·阿不都剋日木說。
自快遞代收點2023年5月開業以來,阿卜杜熱伊木·亞森的營業額平穩增加,每個月純利潤超過2萬元。如今,他招了3個幫工。近來,代收點裡的貨物量驟然增多,他打算再招1名幫工,專門負責把貨物送到村裡的代收點。
電商西進、加速補齊物流短板……2024年,新疆正式加入“包郵”區。“2024年,新疆快遞業務量完成9.83億件,業務收入102.75億元,同比增長14.4%、11.2%。在2023年增速居全國首位的基礎上,仍延續快速發展態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高黎明說。
2025年第一天,一趟滿載110標準箱出口貨物的X8410次中歐班列,從鐵路義烏西站順利開出,成爲2025年長三角地區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這是中國年貨“通達四海”的縮影。
而龐大、高效的物流體系,也讓更多海外年貨走進中國尋常百姓家。
全球消費者共享喜慶的年之“味”:廣式臘味、湖北小龍蝦、哈爾濱紅腸、廣西砂糖橘等年貨漂洋過海,走上海外華人的年夜飯桌,同時讓外國消費者也得以品嚐中國美食;南美大蝦、歐洲帝王蟹、北美堅果、東南亞榴蓮……國內進口貿易環境的完善,特別是跨境電商迅速崛起,也讓中國消費者在春節大快朵頤。
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顯示,由於臨近春節,2024年12月,我國進口消費品1678.2億元,創近21個月新高,同比、環比分別增長3.9%和14.4%。
開啓中國人的“情感時間”
“巍巍太行,滔滔濁漳,三晉文化,源遠流長……堯王廟會,開街起禮!”
隨着禮官高聲念讀《堯王獅舞賦》,喧天鑼鼓響起,雄獅歡快起舞,精壯漢子扭動肢體,演繹着社火故事,久負盛名的山西長治堯王文化廟會在2024年年底熱鬧開市。
長治市長子縣大堡頭村,堯廟山上,年貨雲集,人山人海,西藏、內蒙古、陝西、河北等地的商客從遠方趕來。廟會上的年貨有豬、牛、羊等牲畜,也有犁耬耙杖、簸箕笤帚、鍋碗瓢盆等日用百貨。人們一邊置辦年貨,一邊觀賞舞獅社戲、街邊相聲、摔碗祈願、傳統雜技等,好不熱鬧。
“我買了一些零食和日用品,這些東西在超市也能買,但就是喜歡趕廟會的氛圍。特別是‘獅舞賦’一喊出來,頭皮都炸裂了,相當震撼。”內蒙古“00後”遊客包英哲,連說了好幾個“太帶感了”。
長治堯王文化廟會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康熙年間。買年貨衍生出的“年集”歷史悠久,是構成“世界非遺版”春節文化底蘊的一部分。
民俗學專家、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組組長曹保明說,廟會是民間信仰的集會,當它與年的節點重合,“買年貨”承載了表達慶祝節日、祭祀先人、寄託親情等多重意義。
他解釋說,中國人過年講究新,人人要換新,年禮預示着新年有新起色。過年有“忙年”一說,就是家家要趕大集準備年貨,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裡特別是“過年”的一種重要習俗。
曹保明說,所謂“年到年到,糖瓜祭竈,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大氈帽,老太太要吃塊大黏糕”即是如此。
買年貨,對中國人來說,更是一種集體儀式和情感共鳴。從漢代歲首祭祀的記載,到包羅萬象的唐宋年貨,再到明清時期爲年貨開的“集”,千百年來,年的變遷就藏在年貨的變遷裡,而始終不變的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冀。
“年貨是春節生活的必備品,也是春節文化的核心要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林繼富說,沒有年貨就談不上年,傳統年貨貫穿春節全過程,從忙年、過年、拜年到送年都離不開年貨。
東西南北中,每一箇中國人都對準備年貨的歌謠耳熟能詳,很多歌謠都寓意年的“倒計時”——像北京、天津、山東等地年謠,多在“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殺年雞”上各有變化;看到“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大年三十捏餃子”,便知是西北年謠;還有風物迥異的南方年謠:二十四剁魚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年辦畢,二十八打餈粑,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守年夜……
“中國人籌辦年貨的習俗是充滿情感的,飽含對於家人、家庭的愛護和關心,過程中充滿人際交往、交流的環節。”林繼富說。
隨着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物質生活大大改善,不少人慨嘆“天天吃得跟過年一樣”,年貨中犒賞的意味逐步下降,原來那種每到過年集中、高強度的消費方式也逐漸減少,年味是否會因此變淡?
林繼富認爲,年貨本身的文化內涵以及生產、採集、分享過程中的快樂溫馨,始終飽含中國人對情感、時間的敬意。
在安徽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古塘村,村民汪承發兩口子正忙着製作菜糕。篩米粉、撒桂花,抹平、打線,點綴上徽州特有的青紅果脯絲,最後印上當地古建築巽峰塔圖案,寓意着“高福高壽度吉兆”的菜糕,演繹着無“糕”不徽州的風情。
數百公里外,江蘇省南京市老門東歷史街區,劈、扎、糊、裱、拓、書、剪、畫、刻、染,普通的竹子、紙張在63歲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顧業亮巧手下,一瓣一瓣地慢慢生出形狀,染上顏色,成爲一盞漂亮的手提燈。
“8歲我開始學做燈,15歲賣出了自己的第一盞花燈。”儘管工藝繁瑣,但顧業亮一直堅持傳統手工扎制工藝。這種工藝最大的特點是把平面的圖形轉化成三維立體,讓紙糊的花燈生出筋骨。
每年11月當地氣候變冷時,製作花燈就迎來旺季。近年來,花燈體積越來越大,造型和亮度越來越複雜,聲、光、電、動兼具,需要在製作上融入了很多新技藝,材質也拓展到紙、綢、絹、紗、塑料瓶、瓷器、亞克力……但總的來說還是“手工活”,靠的還是傳統技藝。
今天,秦淮燈綵已有超過百名扎燈藝人,近萬名從業人員,其中各級代表性傳承人30餘位。“這裡面傳承的不僅是匠人匠心,更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屬於中國人的浪漫。”顧業亮說。
臨近過年,福建將樂縣常口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做起擂茶。將茶葉配合陳皮等配料放入擂鉢中,用擂棍不停地進行翻攪,搗碎成泥狀,然後慢慢地加入開水沖泡,同時不停地翻攪,等到所有原料完全融入水中,擂茶便做好了——搗茶聲與鄰里鄉親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升騰起濃濃的年味。
“很多海外華人都喜歡傳統年畫款式,這可能是一種鄉愁,一種血濃於水的親近感。”被稱爲義烏“年畫大王”的商家樓寶娟說,最近一名印尼客戶剛到義烏市場,就鎖定了帶有蛇元素的雙語對聯掛曆等商品。“還有什麼比十二生肖更能體現中國春節文化的特色?”樓寶娟說。
“年味,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應該是文化的豐盛。”作家馮驥才如是說。
“自古以來,中國的年貨市場就是美學展示場所,也是各家各戶以美的方式採購年貨的節日實踐。”林繼富說,中式年貨美學的核心原則就是琳琅滿目,就是各美其美,各取所需,滿足所有人對年的情感和美學訴求。
每年,返鄉行囊、回程後備箱的話題都會登上熱搜。這背後是鄉愁,也是對團圓的期待。
距離春節越來越近,在合肥做瓦工的王華樹近來每天下工路過超市時,都要買點年貨塞進箱子:堅果滷味、應季水果……“今年趕時髦,還買了一個智能音箱。行李箱快裝不下其他東西了。”
在青島做空調安裝工的於文波很樂觀:“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就算快遞很快捷,可他依然堅持“人肉”帶年貨。今年的“大件”,是幾隻真空包裝的“山東炒雞”。
“人到家,年貨也跟着到了家。那種溫馨和幸福,是春節最享受的感覺。”他說。
(本報記者陳諾 屈婷 林光耀 趙珮然 蔣芳 段續)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