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酌飲酒明顯增加口咽癌、食道癌和乳癌

陳惟華

因爲酒駕肇事,甚至致死事件層出不窮,總統馬英九說,雖然施行新制防制酒駕政策後,死亡人數降低,但仍應繼續施行零容忍政策。最新的醫學研究指出,從經常酗酒到偶爾狂歡飲酒的喝酒模式,幾乎在所有的國家都製造了明顯的公共安全個人健康的問題。根據估計,全球6.2%的男性死亡和1.1%的女性死亡歸因於喝酒。不但在2004年全球超過220萬人的死亡與喝酒有關,並且3.6%的男女癌症也是因爲喝酒造成的。

令人信服的醫學證據顯示,喝酒會增加罹患口腔咽部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風險;並且隨着增加喝酒的量,這些癌症的風險也會大幅增加。然而,至今大衆仍以爲淺酌,例如每天喝酒少於1杯,大概不會引起癌症的迷思。

義大利米蘭比可卡大學在2013年《腫瘤學編年史期刊發表使用薈萃分析222篇相關喝酒的研究文獻,包括92,000位淺酌飲酒和60,000位不喝酒的癌症患者評估淺酌與各種癌症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淺酌飲酒(每天喝酒少於一杯並且攝取的酒精量小於12.5公克/天)明顯增加30%食道癌、17%口咽癌和5%乳癌。該研究估計在2004年,淺酌飲酒造成全球約24,000人死於食道癌、5,000人死於口咽癌和5,000人死於乳癌。

哈佛醫學院在2011年《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追蹤105,986位婦女長達28年的前瞻性羣體研究,發現婦女即使每週只喝3到6杯小酒(相當於每天淺酌5〜9.9公克少量的酒精),也會明顯增加15%罹患乳癌的風險。其機轉可能涉及喝酒會增加雌激素和雄激素濃度,或是肝臟增加製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

醫學研究顯示,身體直接接觸低劑量酒精的部位,會提高發生癌症的機會。這是因爲乙醇唾液中微生物的乙醇去氫酶在局部形成乙醛致癌物。由於口腔細菌代謝乙醛成爲無毒的乙酸之能力有限,所以唾液中的乙醛直接接觸上消化道粘膜,導致粘膜過度增生。高乙醛濃度又促使這些組織產生DNA加合物。此外,過度增生的上皮也會增加對其他致癌物的易感性,例如喝酒加上抽菸會在上呼吸消化道產生協同致癌的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人淺酌特別會大幅增加49%食道癌,這是因爲亞洲人尤其臺灣高達45%國人的乙醛去氫酶基因有缺陷,所以無法及時將乙醛有效地氧化成爲無毒的乙酸,造成乙醛致癌物刺激食道而導致食道癌。

有鑑於國人的乳癌(女性發生最多的癌症以及女性第四大癌症死因)和口咽癌(男性第四大癌症死因)的高發生率,以及很高比例的人口都有淺酌的習慣,即使是小幅度增加癌症的風險,都會造成全民健康的重大負面衝擊。建議國人淺酌之後不要開車之外,請儘量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漱口水,也要建立即使少量飲酒也會明顯著地增加罹患口咽癌、食道癌和乳癌的正確認知。

參考文獻

1、Bagnardi V, Rota M, Botteri E, Tramacere I, Islami F, Fedirko V, Scotti L, Jenab M, Turati F, Pasquali E, Pelucchi C, Bellocco R, Negri E, Corrao G, Rehm J, Boffetta P, La Vecchia C. Light alcohol drinking and cancer: A meta-analysis. Ann Oncol 2013; 24 :301-308.2、Chen WY, Rosner B, Hankinson SE, Colditz GA, Willett WC.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during adult life, drinking patterns, and breast cancer risk. JAMA 2011; 306: 1884–1890.

作者陳惟華,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現爲臺北市愛家自然診所院長、前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第一任院長;同時也是醫界蔬食聯盟發起人,是臺灣倡導預防醫學與健康飲食先鋒醫師。作者有個人部落格與獨立網站。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