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不撤守:陳長文》香港的事,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事!
據報載,人民代表大會於5月28日在北京通過關於制定「港版國安法」的決定,未來預計最快6月將正式通過立法,並納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之中。2003年,港府曾欲依《基本法》第23條制定國安法,引發港人抗議而未果,此時人大直接制定國安法的決定再次令爭議浮上臺面。此外,由於《基本法》第39條規定,對香港居民權利與自由之限制,不得違反《聯合國兩公約》(特別是《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這也使外界擔憂人大通過國安法會否影響公約所保障之言論、集會與新聞自由等權利,逐漸改變鄧小平上世紀對「一國兩制」的承諾。
香港1997年脫離英國統治、主權移交北京時,鄧小平曾於《中英聯合聲明》承諾: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現有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作爲與香港比鄰、血脈相連的臺灣,我們該對此事件高度關注的立場有二:一是基於維護法治與人權的角度,假若人大未來立法確定有侵害法治與人權之虞,則我們應當仁不讓與港人站在一起;再者,更重要的是基於同爲「中國人」的這層歷史、政治甚至情懷因素,使我們比起世上其他國家更該加倍關注港人的福祉問題:香港的事就是臺灣的事、更是全中國人的事!
然而,從不願明講自己也是中國人的民進黨,要將香港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恐怕錯失了正當性與可信度,更喪失要求北京當局履行對香港「五十年不變」承諾的立場。近日整理書房,筆者無意間翻找出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成立初期相關年報資料。近30年前海基會響亮的願景再度縈繞筆者腦海中,「中國的(for Chinese)、善意的(of Goodwill)、服務的(for Service)」是兩岸隔絕、只有衝突沒有對話近40年後,共同踏出的第一步基石。一句「中國的」道出了筆者及海內外華人關心兩岸四地的初衷。作爲海基會首任秘書長,於1991年4月28日,在政府授權、海基會同仁陪同下赴北京訪問,開啓兩岸關係的新頁與契機,努力促進兩岸統一在「自由」、「民主」、「均富」之下。
筆者生於昆明,在1991年再度回到大陸時,看到的是尚在發展中、經濟相對落後的北京,但心中絲毫沒有一點嫌棄大陸的感受。因爲筆者清楚知道,身爲中國人,能盡一己微薄之力讓中國更好不僅是責任,更是一生持續奉行的使命。
筆者提醒蔡總統,若真有心和香港人民站在一起,則要修正過去4年針對大陸的小動作,諸如《反滲透法》制定與接受BBC專訪時不惜一戰的狂語,而能有認同自己同屬「中國人」的勇氣,用表裡合一的行動向兩岸人民展現氣度和決心。雖然當前大陸一黨專政有我們不能接受之處,但這正是我們的機會,將臺灣法治文化推向香港、大陸,讓廣大中國人都能知悉並認同除了「共產黨」之外還可以有不同聲音、不同的選擇。在民主道路上我們或許走得比較快、看得比較遠,但不能因此遺忘本是同根、生於同源的大陸同胞、海外華僑、港澳人民。兩岸四地共同的使命是用良好的「制度」營造中國禮運大同的世界。
誠如蔡總統針對香港問題所說,「要與香港人民站在一起」以及在520就職演說裡表示,未來兩岸關係應是:「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筆者認爲蔡總統只講對了一半,那就是這些事都與我們有關,基於法治與民主共同價值,我們當然與香港站在一起。但蔡英文沒說的是,身爲中華民國總統、認同並依循憲法的一中框架,自幼學習中國五千年孔孟思想與經典,不僅是「臺灣人」,更應驕傲說出自己是「中國人」,這纔是我們與大陸對話的「正當基礎」!
猶記當年會晤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時,筆者曾言:「人多地大或人少地小,並不代表誰是中央、誰是地方,而是體制問題,需讓全體『中國人』有機會來選擇。」至今,筆者始終認爲兩岸領導人應認知,臺灣與大陸同屬「中國」,而我們都是中國人!筆者心裡所思、所想的「中國」,是當「自由」、「民主」、「均富」來臨的一天,無論香港的「一國兩制」、臺灣島內的「統獨問題」、還是大陸堅持的「一黨領導」,都將因「良制」出現而不再是問題,這纔是「挺香港」的根本之道!否則,一個國家,怎麼可能長期地維持兩種不一樣的制度呢?
(作者爲海基會首任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