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大坪林圳」誰開的? 開圳後人要求正名
大坪林圳開圳後人今聚集水圳起點,要求爲引水石硿正名。(王揚傑攝)
大坪林圳開圳後人要求爲引水石硿正名。(臉書《留下最後的十四張》粉專提供)
大坪林圳開圳後人要求爲引水石硿正名。(臉書《留下最後的十四張》粉專提供)
大坪林圳開圳後人今聚集水圳起點,要求爲引水石硿正名。(王揚傑攝)
當年大坪林五莊墾戶接手開鑿石硿。(臉書《留下最後的十四張》粉專提供)
新北市新店區「大坪林圳」爲早期新店地區主要灌溉水渠,爲從上游青潭溪引水而開鑿的輸水隧道,被命名爲「瑠公圳石硿」,對此,當年參與開鑿的先民後人今(24)日在大坪林圳起點舉行記者會,要求新北市文化局將石硿正名爲「大坪林石『腔』」。文化局迴應,新店水利設施的開墾,系由多姓族人出力或出資協助,非一家或少數人之力可完成,文化局並無認定爲單一家族的功勞。
學者樑蔭民說明,早年「瑠公」郭錫瑠想引水往臺北, 到上游的青潭溪尋找水源,他設計以石硿引水,歷時12年仍無法完成,這時大坪林五莊墾首蕭妙興領導旗下8戶墾戶伸出援手,與跟郭鍚瑠交換水權,讓郭在較下游的瑠公圳引水口引水。大坪林圳墾戶接手石硿工程, 再8年後完工。
樑蔭民說,該石硿所引的水是大坪林圳所使用,而非流入瑠公圳,故應正名爲「大坪林石腔」。
墾戶後人陳北辰監察人表示,去年3月新北文化局在介紹十四張劉氏家族三棟歷史建築的影片中,將位於新店的百年古圳「大坪林圳」錯誤指爲劉家所開鑿,致使先祖對地方的開發貢獻遭到抹滅。今日文化局官方對大坪林開圳史的誤解, 而作出錯誤的歷史文詞,刊載於官方臉書網頁,對此實感遺憾、悲憤。
文史工作者施其陽表示,根據清朝乾隆38年的合約記載,當時十四張的初代墾戶有陳氏、朱氏、簡氏、曾氏等家族,後歷經漳泉械鬥紛紛遷移,纔會僅剩下陳氏,文化局應該要致歉和更正。
文化局迴應,「瑠公圳引水石硿」公告名稱已經由文資委員會,依專業審議討論,公告名稱與史實並無相違,且新北市文史學會在2015年申請更名「大坪林圳引水石腔」。
文化局表示,經專業委員審議,認爲郭錫瑠開圳爲引新店溪水源灌溉臺北盆地,綜觀此水圳系統,瑠公圳的水源最早取自新店溪上游的青潭,透過石硿灌溉大坪林圳,稱瑠公圳也是含括大坪林圳,但稱大坪林圳卻無法含括瑠公圳,本案決議不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