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兩岸不能有戰爭 防長最重要職責

準總統賴清德(右)25日宣佈國防部長由顧立雄(左)擔任。(郭吉銓攝)

準國防部長顧立雄說,他首要目標就是複雜化對岸算計,讓中共可能的軍事冒進作爲時間表不斷往後遞延,確保臺海區域和平穩定。國防部長只管軍事戰略,而「不斷往後遞延」的戰略思維,易生誤會,很可能會被解讀成兩岸終須一戰,因而排除透過溝通消弭戰禍之途,會造成戰略誤判。事實上,兩岸不應該也不能發生戰爭,只做到「不斷往後遞延」是不夠的。

民進黨內有個戰略迷思,認爲只要中共犯臺,美國必出兵;或是印太終將出現1個類似「北約」的組織,而臺灣將扮演不可缺的關鍵角色;此外,綠營堅信中共經濟發展轉劣,未來戰略環境發展對我逐漸有利,所以選擇「不斷往後遞延」的戰略可維持臺海和平。

然而,當前兩岸軍事現況是共軍機艦步步進逼,海峽中線都沒了,兩岸軍力早已失衡,海空優勢已無。更令人憂心的是,美軍印太司令阿基裡諾上週被問到臺灣兵力問題,他引以色列遭「哈瑪斯」突襲後,1天之內便動員出36萬人,呼籲臺灣不妨引爲借鑑。而要臺灣後備動員這麼多人,就是要臺灣準備打城鎮戰。

當前兩岸軍事情勢嚴峻,國防部長邱國正說他睡不好覺,兩岸之所以沒有擦槍走火,是我應處剋制。臺灣沒有政治冒進,中共就沒有軍事冒進的理由。民進黨過去說「備戰才能避戰」,現在連避戰都不說了,改說「不斷往後遞延」,令人困惑。

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日前說,身爲政治領袖最高目標就是避戰,而政治上若能避戰,遠比軍事避戰重要,但不代表備戰不重要,需要雙管齊下,他更直言,臺灣真要避戰,政治上的謀略與軍事戰備同等重要,不可偏廢。

兩岸軍事實力差距大,國防部長最重要的職責,就是不讓兩岸發生戰爭,而不是隻做到「不斷往後遞延」中共可能的軍事冒進作爲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