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摸索對話搬開釣魚臺絆腳石
旺報社評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釣魚臺問題再度成爲中日關係絆腳石,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1月訪日,提議雙方除公務船外,其餘船隻都不進入釣魚臺海域,但遭日本拒絕。本月14日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與大陸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視訊會談,岸信夫對大陸軍方及海警船一再進入釣島周邊海域表達關切。兩國有意改善雙方關係,但卡在釣魚臺問題上,看不到化解的跡象。
自2012年9月日本野田內閣「國有化」釣魚臺後,不但讓中日關係陷入雙方建交後的新低潮,更使大陸師出有名,頻頻派出海警船、軍艦、軍機在釣魚臺周邊海域進行常態性維權任務,形成陸、日共存於釣魚臺的新現狀。
野田內閣「國有化」釣魚臺是日本的外交失策,無助於日本對釣島主權聲索的正當性,反而讓這個爭議在沉寂30年後,再度成爲中日關係的現實難題。釣島爭端非但事涉主權,在陸、日博弈中更與海洋權利、美日同盟及臺日關係交纏,使之成爲僅能透過對話管控分歧,難以抽絲剝繭,透過一紙協定得以制度性解決的問題。
何況日本始終主張釣魚臺爲日屬島嶼,不存在爭議,陸、日除各自表述主權立場外,日本若同意與大陸討論解決爭議協定,無疑從主權立場上後退,承認釣魚臺列嶼爲與中國存在主權爭端之島嶼。此即陸、日雖在管控分歧上達成共識,於2018年啓動「海空聯絡機制」,但機制關鍵所在的「熱線」卻遲遲未能順利開通的原因,日本小心翼翼避免因開通「熱線」,落入承認北京力量存在於釣魚臺的口實。
王毅在訪日的聯合記者會中表示,爭取年內開通兩國防務部門海空聯絡機制熱線,加強風險管控,增進安全互信。此外,王毅更呼籲,若雙方公務船以外船隻不進入周邊海域,事態應會改善,但日本悍然拒絕。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表示,日本政府完全無法接受,沖繩縣知事公室長金城賢更反駁,絕不能出現沖繩漁船無法作業的事實。
日本凸顯大陸海警在釣島海域對衝繩漁民構成的威脅,未深入探究此議背後的原因。其實,王毅的呼籲是意有所指,「近一段時間,日方一些來歷不明的漁船反覆頻繁進入釣魚島敏感海域,中方不得不作出必要反應」。王毅口中的「不明的漁船」意指日本右翼人士支持或僞裝的漁船,在釣島周邊海域的活動上升,企圖滋生事端,挑起雙方敏感的民族主義或「厭華」、「仇日」情緒,拉開陸日關係。
日本上下對此三緘其口,日本媒體亦未正確解讀「不明的漁船」所指爲何,日本外相茂木只說日本輿論指責他,面對王毅時的「弱腰外交」。這是日本不能說的秘密,說破此事形同承認年來大陸公務船頻頻進入釣島海域的正當性。再者,執政的自民黨中不乏親右翼國會議員,希望升高對大陸侵犯日本「尖閣主權」的指責,形塑北京的「橫暴形象」,施壓內閣強化對釣島的「實效管轄」。
臺灣媒體亦以此相譏王毅訪日高調無禮,暴露陸日關係改善無以爲繼,因而雙方絕口不再提習近平訪日一事。習近平以國賓身分訪日一事,日本駐北京大使垂秀夫認爲,目前仍不是協調具體日程的階段,但陸、日雙方對舉行高層對話具高度共識。垂秀夫認爲時機尚早,不意味雙方關係冷卻,重回對立。
王毅訪日不爲敲定習近平國事訪問日本日期,因爲在新任美國總統拜登訪日前,美國民主黨政府對日政策暫難定調。日本對美外交先於對陸外交,此爲美日同盟的義理,北京瞭然於胸,王毅不爲難菅內閣,靜待時機成熟。因此,大陸對日外交雖存在對美的戰略思考,但無意操作王毅訪日,離間美日同盟。王毅兼程訪日,意在維繫2017年以來陸日關係改善的勢頭,避免釣島爭端因日本右翼挑事導致不測。
在陸、日建交50週年之際,北京積極推進對日關係,營造有利於經濟發展及對美外交的周邊環境,雖困難重重仍勉力而行。然而,兩岸和平對大陸周邊的穩定無可或缺,「武統」之議及軍機繞臺之舉與此背道而馳,更添拜登上臺後,陸美關係重回軌道的變數,民進黨政府無限上綱反中反習,實質是爲東亞平添衝突火種。東亞存在諸多難題,相互否定對方一切主張,一逕我行我素,只會讓紛爭更難解決,只有理解對方的精神,摸索對話及妥協路徑始能創造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