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學 | 《黑神話:悟空》的神話學思考

近期,《黑神話:悟空》作爲一款以中國神話人物爲敘事背景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引發不少關注。有人關注該產品巨大的銷量及帶來的經濟效益,有人關注其遊戲開發技巧與用戶體驗,有人關注其內容環節和場景審美,也有人關注其推廣優勢與文化影響力等,衆說紛紜。面對這一文化現象,筆者主要從神話學的視角管中窺豹,談一點思考。

1

《黑神話:悟空》對神話母題的繼承

該遊戲名稱中的“神話”以及神話人物“悟空”都表明神話元素在遊戲中的重要性。馬克思在分析神話概念時認爲,“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經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顯然,神話不是憑空捏造的狂言囈語,而是通過“神”或“神話人物”的事蹟表達思想情感的“人話”。從文化考古建構的人類文明進程看,神話的產生有萬年曆史,是人類最早的歷史與文化記憶,堪稱人類史前文明的百科全書。神話一般由衆多母題組合而成。神話母題主要指神話敘事中積澱而成的最自然的表意單位,具有表意的典型性、結構上的可組合性、應用方面的跨文類流動性等。若以《黑神話:悟空》中出現的神話母題爲例,我們不難發現該遊戲敘事中有許多似曾相識的母題。

遊戲中無論是悟空、八戒、觀音、妖怪等名稱性母題,還是善惡對抗、鬥妖續命等情節性母題,都深受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的影響,而《西遊記》的創作靈感與主要內容則同以往神話文獻和民間神話關係密切。遊戲敘事主要是在《西遊記》結尾的基礎上進行的現代演繹以及原著情景的逆向回溯,進而在原有神話元素的基礎上,構建出一個虛擬與現實交織的遊戲世界。將玩家設計爲“悟空”化身的“天命人”,這個天命人與孫悟空在行爲上明暗互補,讓遊戲玩家的通關與《西遊記》中的情節、孫悟空的行爲若即若離地交織在一起。許多常見的神話母題構成了《黑神話:悟空》的基本架構。如“復活”母題被直接設計爲整個遊戲進程的目的。遊戲展開的背景是孫悟空西天取經成功後被天庭鎮壓死亡,其六個“靈根”被不同妖王所佔有,其猴子猴孫中誕生的天命人只有通過戰勝各路妖王闖過五關,收集齊全孫悟空散落在各處的“靈根”,在第六關戰勝孫悟空留下的“殘軀”,才能最終成爲新的“齊天大聖”,實現悟空的復活。復活母題源於原始神話思維中的靈魂不死,後來幾乎成爲絕大多數打鬥類遊戲的核心母題之一。作爲遊戲展開線索的“尋找”母題,在各類神話中非常多見,諸如伏羲嘗百草找尋治病藥物、夸父逐日尋找太陽奧秘、后羿見西王母尋找不死藥等,都屬於這個母題類型,遊戲中則表現爲尋找武器、寶物、法術、特定人物等,這類母題成爲推進事件發展的內驅力。此外,《黑神話:悟空》中出現的“變形”“隱身”“化身”等也都是常見的經典神話母題。

2

《黑神話:悟空》對傳統神話的創新

傳承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創新是文化傳承的目的和價值實現路徑。《黑神話:悟空》的成功固然有對神話母題的傳承與借鑑,但神話傳承中再闡釋與再表達而形成的創新,則更明顯地表現出其生命力。可以說,古老神話在後世傳承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成就了這個以傳統神話母題和經典神話人物爲題材的遊戲產品的火爆出圈,甚至短時間內在網絡遊戲領域產生轟動效應。這種成功主要表現在《黑神話:悟空》對傳統神話敘事的突破上,如《西遊記》的敘事結構大多是線性的,遊戲中則採用了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將多個支線故事和背景信息融入遊戲體驗中,使得故事的發展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互動性。遊戲在敘事內容方面對傳統神話元素也做了現代技術處理,甚至打破了原來神話形態與遊戲、文學、聲音、色彩、語言等不同領域之間的壁壘,使傳統神話敘事得以煥發新生,特別是高水平的視覺審美介入與沉浸式的音效設計激發了全新的感知體驗,強化了受衆的代入感。不難看出,《黑神話:悟空》對傳統神話的創新也形成了一些模式或經驗,諸如遊戲中通過多種現代手法與新技術對各類人物的言行舉止、工具服飾等進行符號化提煉,強化了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身份品格;通過對原來神話角色和情節進行與時俱進的再創造,增強了遊戲敘事的當代感和親和力;通過神話敘事環境的實景復原與場景創新,提升了神話認知的視覺震撼力和審美沉浸感;等等。這種內容與形式的多維度創新,適應了當今文化生產與傳播的大背景,讓神話由以前的口耳相傳、文獻閱讀等單向度發展轉化爲新媒體數字化立體式呈現,推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發展的有機融合。

3

《黑神話:悟空》傳播的當代啓示

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AI生成、區塊鏈等高新技術在多領域的創新應用爲文化生產方式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人們對包括神話在內的傳統文化的感知、理解與接受方式也變得日趨多元。如何把神話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可以從《黑神話:悟空》的一些創新實踐中得到啓發,如通過聲色光電展示神話的精彩畫面、文化節點、豐富內涵,不斷探索數字數據技術在神話開發中的應用,積極尋求神話資源的跨學科跨領域互鑑共享等。

在開發利用傳統神話的過程中要堅持辯證的科學的方法,古爲今用,守正創新,汲取精華,剔除糟粕,將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起來。選擇那些能夠反映人類智慧、體現中國特色、表達中國聲音的優秀神話作品作爲文化生產的素材或原型,既讓老百姓喜聞樂見,又能實現寓教於樂。無論是遊戲還是其他新媒體創作,其目的與手段都不能是簡單地追求經濟利益,而是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培育積極向上的文化精神放在首位。同時,要引導這些文化產品的受衆發現其中的優秀文化內涵,如《黑神話:悟空》玩家天命人的身份定位不是服從天命,而是爲了完成尋根復活的目的,所以面對遊戲中設置的重重不可預測的困難時能夠展現出不屈不撓的鬥爭意志和犧牲精神,這也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之後的勇氣與擔當,彰顯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從天命人與衆妖魔的打鬥過程看,任何勝利的取得都必須秉持正義的信念,有夸父逐日、精衛填海般的行爲執着。總之,把傳統神話元素應用於當今多類型的文化生產,不能僅限於表象層面上的追怪獵奇,而是要讓人們以傳統神話敘事爲切入口,據此一步步深入感知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豐富多彩,爲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