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NFT浪潮之下 衍生的金融監理問題

近期許多企業和投資人開始投資和擁護比特幣的情況下,除了讓加密貨幣進入再一波牛市,使得許多市場上的熱錢不斷涌入加密貨幣市場,讓更多人也開始關注區塊技術的相關應用,其中又以非同值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爲市場上熱門的新型數位資產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國際拍賣行佳士得首次在官網以NFT爲拍賣基礎,舉辦數位藝術品-Everydays的專門拍賣活動,並且以加密貨幣進行付款。這個NTF拍賣品起拍價爲100美元,五天即破300萬美元。同樣是這幅畫作者Beeple的10秒短影片作品,在2020年10月由美國的一位藝術收藏家用近6萬7000美元買下,並在五個月後以660萬美元再次賣出。

有不少人對於NFT上的交易品價格大開眼界,不明白爲什麼一個類似數位憑證商品,甚至交易後並沒有交付實體商品,爲何可以有這麼高的成交金額,甚至還有許多人捧着大筆的錢爭先恐後想要進到數位資產買賣市場。我們可以先從NFT的本質來看,簡單來說NFT是將物件以區塊鏈爲數位資產收藏的概念,讓該物件具備不可替代性、可流動性稀缺性,讓它產生具有市場價值

進一步來看,當資產的價值不再被資本市場控制,而是可以放在自由市場上去交易時,商品的可交易性就會提高,同時也會帶動資產的流動性,讓更多買家能夠看到待交易的資產,進而擴大數位資產的市場。再加上藝術品的價值往往建構在「如何證明原始作品的稀缺性」,而NFT的買家成交後可以得到經數位加密的認證紀錄,並且任何人都可以透過區塊鏈追溯該商品的所有交易紀錄,這樣的特性讓藝術品的價值可以被確認。

當今NFT的適用範圍很廣,從藝術品、球員卡、音樂、虛擬土地、甚至還可以結合去中心化金融等應用。不可否認的是,在疫情仍然無法獲得控制的情況下,透過NFT的技術可以讓物件更有市場流動性,並且讓衆多加密貨幣交易所開始爭相佈局的新興領域,也有許多國際大品牌也正準備進軍NFT的藝術收藏品市場。

就近期成長趨勢和區塊鏈的市場來看,可以想像接下來勢必會引起更多關注和應用。然而在數位資產交易浪潮興起的同時,不免也暗藏一些隱憂和風險

首先,目前NFT市場仍屬於發展初期,流動性和活躍度仍低,再加上其生態系尚未完備,因此存在許多系統性的風險。隨着數位資產開始吸引衆人眼光後,開始有不少人開始注意到NFT的託管與永久保存的問題

在2019年曾經發生髮行一款名爲MLB Champions的NFT收藏類遊戲玩家控訴價值近200萬美元的NFT資產不翼而飛,進一步瞭解才發現該遊戲雖然打着NFT的名義實質上給予玩家的並不是真正的NFT,需要玩家另外付出昂貴的上鍊費,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NFT數位資產。雖然這是一個烏龍的NFT消失案,但NFT是否真的能永久保存、儲存方式是否真的可靠?根據ERC721的標準並沒有強制規範創作NFT的人要將數據存放方式,也就是目前並沒有規範這些數位資產的儲存方式是用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儲存網絡(例如 IPFS、Arweave、Sia等)。

再者,NFT的買賣交易只是token所有權移轉,這個數位資產本身並不容易被驗證其真僞,只是因爲目前市場不大,問題並不顯著。可以想像的是,倘若商品在品質端無法有效管控,就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市場交易的意願

最後,從法律角度又是怎麼看待NFT呢?就本質上而言,NFT可視爲將資產數位化工具,而非是金融商品,那麼這類的代幣(token)究竟是屬於功能型代幣、證券型代幣、資產型代幣?抑或是另一種尚未被定義的代幣類型?因爲不同的代幣類型背後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甚至受到政府的監管程度也有所差別。

尚且不論NFT被歸在哪一個類型,由於涉及到等同於金錢的交易,應仍注意是否有反洗錢的法規適用。以現行各國法規來說,對於加密貨幣的法規已經鮮有規範,更不用說NFT這類新興的數位資產商品。因此在發行NFT或是買賣數位資產上,更要謹慎評估其風險和監管問題。

整體來說,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和NFT的非同值化代幣可以說是相輔相成,NFT可以有今天的浪潮也是因爲有區塊鏈技術的長期發展,讓NFT擁有所有權、流動性和真實性。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NFT的應用層面將會持續擴大到生活的各個層面,並且可以透過更簡單的方式讓一般大衆更可以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