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升級鄉村“兩個一公里”物流:在20個農產品核心產區增開物流中心
5月18日,菜鳥宣佈啓動“兩個一公里”數字計劃,圍繞農產品進城“最先一公里”和消費品進村“最後一公里”,對農產品物流中心、共同配送點進行數字化升級,今年內在農產品核心產區加開20個以上物流中心,服務鄉村振興。
“最先一公里”把農業產值留在鄉村
菜鳥鄉村事業部總經理熊健表示,菜鳥本次推出“兩個一公里”數字計劃,重點是要幫助農產品上行,“農民只有把地裡的東西賣出去,纔有能力把城裡的東西買進來,城鄉經濟才能更協調發展起來。”
2020年以來,菜鳥已經在雲南、湖南、廣西、山西、陝西等農產品核心產區佈局農產品上行物流中心。今年要加開的20多個農產品物流中心不只有發貨功能,而是集“產運銷”爲一體,農產品在產地就可以實現加工、銷售、配送。
雲南新平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農業縣。最遠的水果核心產區離縣城130公里,運輸一趟要8小時。作爲菜鳥首批開設農產品物流中心的試點縣,現在的新平形成了縣、鎮、村三級配送體系。這些共配點,不但是快遞收發網點,也成爲農產品進城的起點站。
今年2月到4月,不到兩個月時間,菜鳥新平上行物流中心就運出1800噸臍橙,每單水果的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0.3元,帶動200多當地農戶就業。
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文生認爲,菜鳥鄉村物流在新平至少有三個派生效應:首先最明顯的是拓寬了以冰糖橙、沃柑爲主的水果銷路;其次是提高了產品的品控要求和運輸的實效性;最後是高原上的特色優質水果,加上與互聯網平臺的良性合作,則有望保障產業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把農產品產業鏈成本轉化爲農民收益,把數字經濟蛋糕更多留在鄉村。
“最後一公里”讓鄉村用上普惠物流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牛東來長期關注鄉村經濟。他認爲,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市場,構成了“雙循環”新格局當中的戰略縱深,激活農村和下沉市場的消費力,對於擴大內需至關重要。
爲此,菜鳥已經着手對數百個鄉村縣域共同配送中心進行數字化改造,提升信息化水平,引入智能分揀設備,統一場地、統一管理、統一服務標準,爲縣級配送中心降本增效。
在更末端的鄉鎮、村一級鄉村共同配送站,將被升級爲具有“快遞+社區生活”服務的新型農村消費中心。
西藏自治區的普蘭縣是阿里地區最小的一個縣,位於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平均海拔3900米,整個縣只有1萬人,分佈在12539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由於快遞及物流需求小而散,一直處於粗放狀態,一個快遞從獅泉河(阿里地區中心城區)到普蘭縣350公里,要一週以上時間。
通過菜鳥共同配送升級以後,快遞從獅泉河到普蘭縣實現“一日達”。現在,通過共同配送服務網點,品牌服飾、高端化妝品都進入到普蘭居民家庭,當地的青稞餅乾等特產也進入到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家庭。
雲南農業大學教授、雲南省農村勞動力開發促進會常務理事蔣永寧表示,“兩個一公里”數字計劃有助於鄉村物流效率和品質儘快追上城市,其上行物流中心根植於農村,與農民真正做到合作、分享、分潤,企業通過這種下沉到田間地頭的投入,可以紮實地服務於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