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分班造成補教氾濫? 網:優秀學生只是爽老師而已
▲補習文化氾濫,有網友認爲「常態分班」是原因。(圖爲示意圖/記者陳明仁攝)
補習文化氾濫,除了填鴨教育讓人詬病之外,補教界又爆出「衆多狼師」,讓人反思補習班存在的必要。有網友認爲就是政府的「常態分班」加強補習文化,如果用能力分班、適性揚才,也不會有人去補習了。但就有曾經的補教老師現身說法,表示「常態分班纔是認識這個社會」,讓網友淚推「中肯」!
原PO說,他就是S型分班的人,當然學校裡也有「能力分班後的資優班」,他是班上從頭到尾的第一名,但當時的女班導告訴他們,要「學會跟周圍的人相處」,成績好可以教成績不好的人,班上有體育好、美術好的同學也可以在活動裡幫助大家成長,讓各方面都有好表現,跟同學們成爲朋友,自己也能提早適應未來社會上很多不同類型的人。
▲常態分班會不會讓老師更難教?網友迴應「重點在尊重與陪伴」。(圖爲示意圖/資料照)
但國二換成男老師後,採取強烈鎮壓,讓同學反抗、不想上課,不過就算是這樣,原PO從來沒被欺負,反而跟這些同學學會怎麼打籃球,一直到出社會遇到很多「刺龍刺鳳」的人,一樣適應的很好;後來在當補習班導師時,就延續這樣的經驗,讓班上成績好的同學教別人,教不會就親自示範,也讓他們反思教人的關鍵、自己學習的盲點,班上也都相處融洽,本來屬於後段的學生也考上不錯的高職,他很欣慰的覺得「至少他的人生我不放棄」。
沒想到學生家長透過監視器發現「我家的小孩在教別人」,氣到威脅原PO要退班,他溝通無效,只好表示「這個學生來上課之後進了全校前10,有什麼好質疑教法不對的?」家長回嗆「又不是第一名」,一狀告上主任,主任竟然回答「只要顧好班上成績好的同學就好,剩下的人放牛吃草就可以」,讓他看到教育問題不只是學生、老師,還有家長、社會跟體制的問題。
▲常態分班除了能以大帶小、提升成績,也能幫助彼此擁有更多不同體驗。(圖/資料照)
原PO說,能力分班的確可以因材施教,但常態分班中交到的朋友讓他學到更多興趣,也在遇到挫折時不放棄。一般人覺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很爽,但不過是沾光;真正的老師對於不懂但想努力的學生,要花心力觀察、讓他有機會突破,至於放棄讀書的人其實需要的是認同與關懷,能幫助他們從受挫最深的課業一點點的突破,培養抗壓能力,纔不會全然放棄自己,在酒精、毒品中尋求慰藉,重點不是成績,而是面對挫折的態度。
原PO感嘆,從廖文華牧師、王政忠老師,還有許許多多的志工們,他發現,老師的重點不是教導,而是「願意花時間理解與陪伴」,找到這些低學習成就學生的長處,讓他們在其他方面有所貢獻、得到認同,教育他們面對成績挫折,全世界的光明都放棄他們,他們也只能與黑暗爲伍,但其實「只要一點點光明進入他們的心中,就可以照亮一室的黑暗」,他也表示,臺灣有很多人默默的付出,這些人慢慢地在改變臺灣,教育最重要的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