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國圖看《永樂大典》的前世今生

本次展覽展出的《永樂大典》卷3003~3004“人”字冊 本報記者 陳雪攝 光明圖片

《永樂大典》每次亮相,都備受矚目。

2020年7月,中國藏家以6400多萬元人民幣,在法國拍下兩冊四卷《永樂大典》,引來世界範圍的關注。《永樂大典》被《不列顛百科全書》稱之爲“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正本11095冊,共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卻已全部不知去向。截至目前,已知副本僅有400餘冊、800餘卷及部分零葉,分散於8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個公私藏家手中。

國家圖書館正是《永樂大典》海內外最大藏家,共收藏《永樂大典》224冊。6月1日起,“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迴歸和再造”展覽在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開展,並面向社會公衆免費開放。據瞭解,本次展覽共展出展品60餘種70餘冊(件),其中,9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爲近年來首次展出,除《永樂大典》外,展覽還配合展出明抄本、明刻本、明拓本古籍精品40餘冊(件)。展覽開幕的同時,5月31日,國家圖書館正式成立《永樂大典》研究中心

“‘珠還合浦’比喻東西失而復得。‘歷劫重光’比喻歷經劫難、重見光明。”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介紹,本次展覽將重點講述《永樂大典》的前世今生,突出迴歸和再造的艱辛歷程。

9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爲近年來首次展出

《永樂大典》正本爲何一冊不存?副本爲什麼在乾隆至光緒年間數量驟減?《永樂大典》的“前世”由許多謎團組成,甚至有人戲稱,《永樂大典》的流傳史就是“大謎團套小謎團”。

爲了讓人們詳細瞭解《永樂大典》背後的故事,展覽分爲“大典猶看永樂傳”“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閱滄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顯”“珠還影歸惠學林”5個單元,在展陳文獻的同時,以圖表加重點事件描述的形式,細緻講述《永樂大典》的歷史全面展示《永樂大典》蘊含的豐富而寶貴的知識體系、思想觀念人文精神

展覽中,一張“明清宮廷藏《永樂大典》副本數量”圖表,形象地表現出了這部“典籍淵藪”的跌宕命運:明隆慶元年(1567年)11095冊,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9881冊,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870冊,清宣統元年(1909年)64冊。

《永樂大典》於明朝永樂年間編撰完成,明嘉靖年間抄寫的爲副本,歷經600餘年,《永樂大典》經歷了多次戰火劫掠,其散佚與迴流連繫着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目前,關於正本下落的猜測就有陪葬嘉靖帝永陵、明萬曆年間焚燬、明末焚燬於北京、明末清初毀於南京文淵閣、藏於皇史宬夾牆內、毀於清乾清宮大火等6種觀點,以上種種猜測在此次展覽中均有呈現。

《永樂大典》的今生,則是文脈所繫

“在國圖4000萬冊的總藏書中,200多冊的數量不足爲道,但這200多冊的《永樂大典》正是國家圖書館的文脈所在。”張志清說,京師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接收了翰林院的64冊《永樂大典》。魯迅當時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主管圖書館事務,極力促成了此事。一個世紀以來,國圖人伴着《永樂大典》一冊一冊地迴歸,最終使其成爲國家圖書館善本中的“四大專藏”之一。

此次展出的9冊《永樂大典》嘉靖副本爲近年來首次展出,多冊爲具有代表性的海外迴歸文獻,如1938年王重民自英國爲北平圖書館購入的“農”字冊,1951年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東方學系圖書館送還中國的“頌、溶、蓉、庸”字冊,1955年德國政府送還中國的“士”字冊等。此外,還有1951年商務印書館捐贈的“水”字冊,1958年北京大學捐贈的“水”字冊等,充分體現了國家及社會各界人士對中華典籍的重視與愛護,這些慷慨無私的捐贈如涓涓細流匯入國圖,讓更多人得以見到珍貴古籍的原貌

國家圖書館成立《永樂大典》研究中心

“若真的能找到《永樂大典》的正本,意味着,我們可以跟宋元時代的中華文明直接溝通。”展覽開幕式上,張志清一語道出了《永樂大典》的非凡價值。《永樂大典》作爲中國古代最大的類書,保存了14世紀以前大量的文學、歷史、哲學、宗教和應用科學等方面的豐富資料

“對後世而言,《永樂大典》最大的功能就是輯佚。”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謝德智認爲,《永樂大典》使很多消失的典籍得以傳世至今,如《農桑輯要》《水經注》等膾炙人口的名著,都是從《永樂大典》所輯或校補而得,因此《永樂大典》被稱爲“輯佚的淵藪”。據瞭解,此次展出的兩冊“水”字冊在當年合璧時,就還原了宋元時期《水經注》的面貌。《永樂大典》的文獻研究價值還有許多,1941年,歷史學家楊志玖就從《永樂大典》的一段公文中印證了《馬可·波羅行紀》的內容,證實了馬可·波羅來華的真實性。

爲團結聯繫國內外專家學者,進一步推進《永樂大典》保護和研究,5月31日,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國家圖書館《永樂大典》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我們希望全國的學者集中起來對《永樂大典》進行研究,所以中心的成立意義非常重大。”張志清說,下一步,中心將對《永樂大典》的編纂成書、散佚收藏、修復保護、影印出版等進行更全面的研究、更深入的資料挖掘和更充分的數字呈現。

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展覽還利用多媒體手段讓觀衆體驗《永樂大典》的獨特魅力,通過觸屏遊戲“名家帶你臨大典”,瞭解《永樂大典》的臺閣體書法和古籍版式,用知識問答來了解紙張及用墨特色。《永樂大典》數據庫首次集中發佈了多家收藏機構所藏《永樂大典》的高清彩色圖像,並輔以圖文對照、版式還原、全文數字檢索等功能,讓觀衆進一步親近中華典籍。

(本報北京5月31日電 本報記者 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