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菜心湯
又到了芥菜的季節,向菜攤小販要了兩把大芥菜、兩根芥菜心。她秤了秤重量,忽然問我:「這菜心,要幫你削皮嗎?」
以前都是請小販幫忙削皮,回家稍微處理後即下鍋煮湯。這回冰箱裡還有剩湯,得拖個兩、三天才煮,削皮似乎不好保存,遂回:「不用了。」心裡還嘟嚷着,削那個皮有什麼難的。
直到親自削芥菜心外皮時,真是搥心肝。長長的一根芥菜心看似翠綠鮮嫩,其實外皮堅硬無比,又厚,得先拿菜刀剖開較硬的外皮,再取削皮刀慢慢削掉纖維。不處理乾淨,即使入湯煮軟,吃下後還是有滿嘴咬不散的粗纖維。
這芥菜心,說是尋常無比的庶民菜,在削皮時才讓人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若想要吃碗鮮美又無纖維扎口的芥菜心湯,得削去外皮的總量約莫是原本一根芥菜心的一半。捨不得食材的人,根本沒有資格料理芥菜心,因爲最後肯定削出一根不乾不淨還留着纖維的菜心,導致喝碗湯,得一邊吐掉難吞嚥的渣,搞得狼狽又沒能好好喝湯。
所以,煮芥菜心湯的秘訣,絕對不是調味,也不是何時起鍋的問題,而是前置作業。
又不同於那種費工菜,像是銀芽炒肉絲。說銀芽,好似多麼珍貴的菜。其實,就是最便宜的豆芽菜。可是當豆芽菜費了工摘頭摘尾,身價就上升爲銀。處理豆芽菜,比起芥菜心,根本是小事,充其量就是入禪,畢竟是反覆動作,畢竟頭與尾很好確認,最後像唸咒似的,七七四十九,熟了就快了,快了就不過是機械性。
但,這芥菜心不同,得在光線底下分辨那惱人的纖維藏在哪裡。已削去那麼多的外皮,剩下這麼瘦瘦一根,心裡總有些過意不去,這裡是不是不要削了,那裡是不是就放過了,我該不會把可以吃的也削掉了吧。可是成品總能見真章,吃在嘴裡的芥菜心明明白白告訴我,剛剛放過的那裡,的確該削掉,再煮一百年也不會化的。
芥菜心湯比起醃芥菜心,更能看出下廚的人,是否懂得大器且好好處理食材。畢竟醃漬,纖維也被搓軟了。可是做湯,卻清清楚楚在湯裡。
我邊削這磨人的芥菜心,邊想起那些死文青假掰手寫宴客菜單,或是自豪什麼紅酒配什麼起司,或是指名非得買哪一款的醬油燉肉、非得用哪個牌子的鑄鐵鍋。做菜彷彿是場美麗的華爾滋舞會,就像破產名廚奧立佛,全部丟下去就是了。
但,這芥菜心可不容許這麼做。
IG、臉書充斥着料理的照片,看得到吃不到,人人都是大廚,人人都搞得出一桌菜,人人都誇耀自己有好廚藝且懂吃。而我,還在跟芥菜心對抗,儘管削下的芥菜外皮已塞滿了廚餘桶。
忽然想到,檢定廚藝、檢定懂不懂吃,不該是做什麼佛跳牆、什麼發泡烏參、什麼酒配什麼料理,而應該是煮得出一鍋入口即化的芥菜心湯,不懂得處理食材的傢伙,根本還輪不到說做菜啊。
幸好,處理完芥菜心,在入鍋前我又變得不憤世嫉俗了。下次,一定要請小販處理外皮啊,這芥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