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大象轉身有多難 佈局就要有多深
近期雲南大象自行搬家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大象遷徙的原因或許與生存環境的變化有關,任何一種生物都要適應環境的變化。在汽車業,隨着“新四化”的發展不斷深入,汽車界巨象也要應時而變,其中上汽集團在這一關鍵時期,及時對業態轉型做了預判,爲轉身埋下了伏筆。
6月25日在上汽集團智咖匯上,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傑談到上汽未來的創新是向to C端轉型,從換標的一事上可以看出這種概念的誕生。新的LOGO將原來的藍色方向盤變成了藍色星球,設計理念是“藍色星球,旭日東昇”。
上汽全新的價值觀提煉爲三句話:用戶爲本、夥伴共進、創新致遠。把用戶爲本放在首要位置,祖似傑表示:“用戶是上汽從過去到現在沒有改變過的第一價值觀,我們要在骨髓裡,把用戶放在第一位。在發展歷史上,我們也有用戶理解不夠深的時候,也出現過低谷,但非常欣慰的是,我們現在的用戶年輕化,更相信我們的民族品牌,對我們自己的品牌高度自信,這也是推出高端產品——‘智己’的原因之一。”
在新一輪產業競爭的新賽道里,用戶思維的打造是最核心的,也是傳統車企轉型的關鍵要素。過去,車企通過遍佈全國的4S店爲用戶提供產品,這種模型和理念在汽車工業發展階段起了很大作用,但如今它要發生改變了。對上汽來說,要從一個to B的企業轉化爲一個to C的企業,挑戰與難度更大。
上汽的“用戶型科技公司”轉變包括在理念上與用戶同步,尤其當下的年輕用戶羣體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上汽要適應這種變化。另一方面是技術端轉型,能夠在全生命週期實現智能化地觸達客戶。
祖似傑談到具體舉措,“最早上汽智己公司將10%的股權給核心員工,現在再從10%裡拿出一半給用戶。‘用戶型高科技公司’裡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用戶型’,這個理念在上汽內部深深貫徹了下去,現在我們在很多方面做的還不夠,我們需要深刻反省,切實做到這一點。”
從技術角度來說,過去基於傳統電子架構的功能車,強調的是功能配置,包括傳統的汽車整零關係。而現在整個架構是一種物聯網架構,它是面向服務開放式架構的智能車,強調用戶體驗,突出融合互助的新型合作關係。上汽在4月9日的SOA開發者大會中提出,在新的智能車時代,過去傳統的整零用戶關係會被重塑,實現整車、零部件和用戶的共贏需要一個新的平臺。
正是汽車業的變化,讓上汽迅速做出了決定。如今,上汽旗下已經有14家科技新公司,主要目的是重新塑造上汽集團的競爭力。
上汽在產業鏈的佈局包括:一是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電動車平臺,預計在2025年開始考慮投產新一代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更高;二是智能域控制器,上汽集團與聯創電子在域控制器裡聯合佈局,包括智能域控制器,跟華爲合作的5G模組已經定製量產,是中國第一次做到車規級認證的;三是智能汽車執行系統,上汽正在打造中國線控制動,轉向及控制系統已經量產;四是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2019年設立國內汽車行業首家人工智能實驗室,不斷拓展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決策等場景下的應用,跟科技公司共同打造L4級的技術,計劃年底robotaxi在上海、蘇州等地落地;五是數據應用,上汽收購了武漢光庭做高精度地圖;六是雲計算和網絡信息安全,依託“帆一尚行”的混合雲架構,有搭建支撐智能車數據工廠的基礎設施環境。
內部有子公司佈局,外部有生態企業的合作。4月9日,上汽SOA開發者大會召開,在軟件平臺聚集了百度、阿里、騰訊、京東、華爲、OPPO、Momneta、地平線等汽車生態企業,共同打造一個軟平臺、跨車型的體系。
上汽零束軟件CEO李君談到,零束與互聯網公司的具體合作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過去僅僅是生態的合作、APP直接接入到車上,這次的合作是從技術更底層的合作。”
李君舉例道:“我們會對軟零部件的生命週期進行預測,叫預測性故障診斷,當智能車出現亞健康時,我們能夠檢測到一個零部件進入到亞健康狀態,比如500公里時,我們就會預測故障診斷,爲防止這個零部件損壞,由互聯網公司在後臺監督,然後連接配件市場做配件,由此能帶動市場,做到零庫存,最終給消費者帶來價值。”
第二個合作模式,即底層的合作。關於數據工廠,上汽關注的是汽車本身相應的數據和汽車場景的一些數據,目前智己汽車也在推CSOP用戶權益平臺,與用戶分享數據產生的價值。由數據產生的價值包括改善車輛品質的數據,提升客戶體驗的數據。
在上汽集團14個科技公司的陣營中,氫燃料電池系統企業捷氫科技、高清地圖企業中海庭、域控制器企業聯創電子,這三家計劃在三年內陸續完成分拆上市。祖似傑介紹具體的佈局主要是圍繞電動化和智能網聯,其中捷氫科技負責電池、零束公司負責智能網聯。此外還有云公司的混改已經結束。除此之外,還有上文提到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打造智能科技,原來與阿里合資的斑馬網絡,將要成立、正在籌備過程中的網絡信息安全公司,以及在加州和以色列還在建立創新公司,這都在上汽集團的佈局範圍內。
機制轉型是一場革命
作爲龐大的企業集團,機制的轉型或許是最艱深的。祖似傑笑談到:“大家一直認爲上汽是一家非常優秀的製造公司,也是非常守規矩的國有企業,這個話的本質意思是:在這個新的時代,你們機制的活性怎麼樣?”
在內部管理機制方面,上汽做了很多改革。包括上汽集團幹部隊伍的末尾淘汰制,每年有5%的淘汰率;對賭機制,車型VLE(項目總監)跟公司對賭;激勵機制,包括員工持股,例如捷氫科技的核心員工持股10%。
“一個新的科創公司要走向社會化公司,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激發科創公司的核心員工,二是更好的把技術外延,同時利用好資本市場,所以我們在創新企業推行合夥人機制,迎合現代社會的進步,迎合技術的發展潮流。”祖似傑表示。
產業的變革與企業機制的革新必然涉及到人才隊伍的建設,上汽對於自身的人才隊伍早已進行了相應調整:上汽集團對於人才的建設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軟件人才,軟件人才和硬件人才的成才時間是不一樣的,軟件注重迭代,人才成長更快,所以汽車人才羣體更趨向年輕化,同時也更具成長性。二是架構設計人才,這類人最終還是要在企業實踐中歷練出來。三是電池人才,車企不一定要親自造電池,但是對電池足夠的瞭解,能夠辨別電池性能的優劣,判斷電池技術的趨勢還是必要的,因此上汽內部也招攬了一批電池方面的技術人才。四是芯片人才,智能汽車的加速令芯片的需求大大增加,但芯片行業在中國還處於初步發展期,國內相關人才數量較少,所以車企要吸引這部分人才加盟還是有些難度的,但是要有前期的人才儲備也是至關重要。
在祖似傑看來,目前軟件人才在上汽研發團隊中的比重已經越來越高,未來在汽車行業內軟件人才將超過半數,尤其是兼顧汽車硬軟件知識的複合型人才。
LOGO煥新、內部機制改革、子公司矩陣佈局、新型複合人才建設……上汽集團在面臨潮水轉彎的時刻敏銳地做出改變,看似順勢而爲,實則是一場嚴密而果斷的革新。
上汽集團地處經濟重心、國際海港——上海,基因中的開放心態有利於未來跟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在新賽道上,向用戶型高科技公司全面轉型,構建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競爭力,完成華麗的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