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信號?時隔5年 深圳重啓證券私募工商註冊
(原標題:重磅獨家!時隔5年,深圳重啓證券私募工商註冊,什麼信號?已有機構遞交申請,來看"准入"門檻)
12月25日,深圳私募基金業協會秘書長莊志雲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從12月初開始,深圳地區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工商註冊登記已恢復正常。此時距離2016年深圳全面收緊證券類機構工商註冊登記,已過去近5年時間。
據介紹,相關培訓和宣講工作正在開展,已有機構開始向深圳金融局遞交註冊申請或者變更資料。與此同時,爲推動優秀的私募機構落戶深圳,深圳各區都針對租金返還、稅收返還、人才補貼等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
深圳重啓證券類私募工商註冊
此前自2016年起,全國多個城市相繼宣佈全面暫停證券類私募註冊。2018年8月,廣州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全面暫停證券類私募的工商註冊登記,至此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寧波等在內多個私募聚集城市幾乎全部“淪陷”。
彼時,國內證券類私募機構數量暴增,風險逐漸爆出,濫用登記備案信息非法增信、非法集資特徵突出、違法機構集團化經營等問題尤爲突出。監管和市場各方普遍認爲,證券類私募可能蘊含較大風險,需要暫停新機構註冊。
但經過近幾年的監管治理,上述風險逐步得到有效釋放,國內私募行業生態也在改善。莊志雲告訴券商中國記者,經過近幾年的監管實踐,深圳證監局通過監測系統發現了200多家涉衆涉穩的風險公司,並移交深圳經偵40多家,深圳證券類私募管理人風險已經相對可控。“除了個別走極端的違法違規甚至犯罪的案例外,絕大多數證券類私募託管、交易的安全性還是相對可靠的。”
與此同時,深圳私募基金業協會於今年8月成立後,通過下發問卷等方式廣泛調研及傾聽20餘傢俬募證券機構意見,結合行業調研情況,形成關於深圳開放私募證券投資企業商事登記調研報告。10月底,深圳金融局會同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圳證監局等部門召開了聯合會商會議,審定啓動深圳私募證券投資企業商事登記事項。
據悉,目前相關培訓和宣講工作正在開展,已有機構已經開始向深圳金融局遞交註冊申請或者變更資料。“深圳各區都針對租金返還、稅收返還、人才補貼等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旨在積極推動優秀機構落戶深圳。”莊志雲稱。
新設證券類私募門檻不低
近年來由於政策限制,不少投資大佬試圖在深圳註冊成立新的證券類私募機構,但均宣告失敗。也正因如此,行業內私募殼的買賣一直存在市場。但考慮到潛在風險以及名聲問題,不少私募人士不得不借道其他政策更加寬鬆的區域進行工商註冊。
例如2017年3月,前南方基金數量化投資部總監劉治平與幾位合夥人一起成立珠海南山領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式進軍私募行業。但他曾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表示,自己本想將公司註冊在深圳,然而深圳早在2016年就基本上停止註冊備案,最後只好改道政策較好的珠海註冊,辦公地點設在深圳。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如今深圳重新啓動深圳私募證券投資企業商事登記事項,但要想註冊一家新機構也不是一件易事。按坊間流傳的註冊條件,要在深圳註冊證券投資企業,需要滿足註冊資本不低於1000萬元,1年內完成實繳出資,擬任高管應具有5年以上從業經驗等等多項嚴格條件。
券商中國獲得的一份《證券投資企業申請信息表-2020版1108》文件顯示,新設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註冊資本應不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首期實繳不低於註冊資本的50%,1年內完成註冊資本實繳出資;出資方式限於貨幣形式;且實繳完成後需提交驗資報告。
在股東背景方面,當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爲法人時,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從事證券投資、資產管理、企業併購或者其他金融資產管理等相關業務;
(2)經認定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中央企業、地方國資企業、持牌金融機構等組織;近3年淨利潤累計不低於2000萬元,稅收不低於600萬元的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管理資金規模(實繳)不低於2億元人民幣的國內外投資機構;
(3)在稅務、工商,以及金融監管、自律管理、商業銀行等機構無不良記錄。
若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爲自然人,則:
(1)應當具有8年以上基金、證券、銀行等金融相關領域或與所投行業領域相關的工作經驗;
(2)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之外的其他自然人股東具有5年以上基金、證券、銀行等金融相關領域或與所投行業領域相關的工作經驗;
(3)自然人股東需承諾3年內不對其股權結構進行商事信息變更。
而對於擬任法人代表/執行事務合夥人(委派代表)、總經理、副總經理、合規或風控負責人等高管,則要求最近5年沒有因重大刑事違法行爲受到刑事處罰或受到證券、銀行、工商和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的重大行政處罰;具有5年以上基金、證券、銀行等金融相關領域的工作經歷及與擬任職務相適應的管理經歷;取得基金從業資格;以及簽署至少履職3年以上承諾書。
重啓註冊助推深圳私募更快發展
最近幾年,金融監管越來越鼓勵建立司法、行政和自律三位一體治理格局,深圳證監局及其主管行業自律協會不斷加強對私募行業的扶優限劣,在私募分類監管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例如國內首家開發建設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務平臺,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監管+自律+服務”模式,2020年更是重拳出擊打擊私募違規行爲,進一步規範深圳地區私募管理人的日常經營運作。
目前,深圳私募管理人數量已從高峰期的5000多家下降至如今的4500家左右,管理規模反而上升至1.9萬億元,表明深圳私募行業已經經歷一輪優勝劣汰。其中,深圳轄區1951家證券類私募機構管理規模約4200多億元,且2020年管理規模增幅喜人,高達50%以上。
但不容忽視的是,深圳私募行業仍存在機構“多而不大、多而不強”的問題。據統計,深圳轄區私募證券機構產品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僅9家,絕大多數產品規模在1億元以下。莊志雲認爲,未來在深圳地區私募證券基金管理人工商註冊登記恢復正常的利好帶動下,深圳轄區私募證券行業必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深圳私募基金業協會也將努力推動轄區私募行業專業、穩健發展。
中基協會長何豔春日前也曾指出,深圳應抓住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週年的契機,積極發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及時反映轄區市場機構的需求和聲音,共同推動規範化、標準化、透明化的登記備案辦法出臺,促進行業規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