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約3萬億地方債待發 財政支出加碼保民生

(原標題:下半年約3萬億地方債待發,財政支出加碼民生

編者按:棋至中局,今年上半年經濟情況如何,即將揭曉。從最近公佈的前五月數據看,我國經濟主要指標好於預期,經濟繼續穩步恢復。但因疫情起伏不定,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多,增長壓力依然存在,結構問題還有待解決。下半年宏觀經濟怎麼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發生微妙變化情況下,我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如何定調?第一財經開設“中國經濟年中觀察”專題,全面解讀中國經濟走向。

作爲宏觀政策組合拳的重要部分,下半年財政政策走向備受市場關注。

多位財稅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爲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下半年財政政策將繼續維持“積極”取向,但力度會大於上半年。這包括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提速,約3萬億元債券將在下半年完成發行,爲地方補充“彈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民生項目投資,以穩經濟補短板。超過5500億元減稅降費新政也將持續兌現,以減輕企業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活力財政支出力度也將有所加大,以保民生,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

財政收入恢復性增長

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反映我國經濟恢復取得明顯成效。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兼顧當前和長遠,加強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保障。

財政部數據顯示,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6454億元,同比增長24.2%,比2019年同期增長7.3%。在主要稅收收入上,1~5月國內增值稅、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同比增長24%、16.6%、21.8%和25.9%。受益於經濟的持續修復,今年以來財政收入保持了較快增長。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分析稱,前五個月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等多個稅種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一方面是由於去年同期收入基數較低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出我國市場整體活力的快速復甦,企業經營行爲呈現恢復式增長,百姓消費也得到進一步釋放。與此同時,進口關稅與出口退稅的同比增長幅度進一步擴大,反映出我國的國際貿易情況復甦明顯。

2021年以來,我國減稅降費持續推進,但更注重提質增效。在優化經濟結構及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財政可持續性

今年上半年,部分去年的減稅降費政策得到延長。3月份,財政部爲去年用於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紓困而實施的30個政策文件延長了執行期限,延長的政策重點支持小微企業貸款融資和科技創新發展。

財稅部門也在上半年出臺了諸多重大稅費減免政策,比如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徵收所得稅;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的政策,並將製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有關部門預計,新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加上已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全年新增減稅超過5500億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表示,減稅降費的政策效果非常明顯,減稅降費使企業的利潤空間擴大,直接體現在企業所得稅增長比較快。減稅降費增加了企業的投資能力,也擴大了就業。

上半年,財政部還進一步開展實施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直達資金規模由去年的1.7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聚焦基層“三保”和惠利民。目前,中央財政直達資金已經下達了2.8萬億資金規模的90%以上。

白景明表示,一年來的實踐表明,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有效支撐了“六穩”“六保”,實現了省級分配提速、審覈提速、撥款提速、對賬提速,從而確保了資金及時下達到基層政府,最終使相關資金的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紮實貫通起來。同時也增強了中央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改變了過去基層政府不清楚所用資金多少來自於中央、多少來自於省級政府的局面。這表明財政資金直達機制是具有長期生命力的制度創新,爲科學管理轉移支付資金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超15萬億財政支出發力

今年上半年經濟穩步恢復,帶動了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主要經濟數據也表現較好,積極財政政策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壓力相對較小,這也爲下半年財政發力留有餘地,以支持經濟穩定運行。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9.65萬億元,同比增長24.2%。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9.3萬億元,同比增長3.6%。

這意味着前5個月財政支出低於收入,財政支出進度較前些年有所減緩。根據今年中央與地方預算報告,預計今年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爲25萬億元,這意味着今年6月至12月財政支出規模將高達約15.7萬億元。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政府債務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吉富星告訴第一財經,由於去年受疫情衝擊導致基數分佈等問題,今年經濟增長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預計今年經濟增速底線是6%,樂觀估計有望超過8%。但不可忽視是,目前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因素,尤其是還存在部分市場主體面臨較大經營困難、一些地方財政緊平衡矛盾較突出、流動性呈現偏緊狀態等。因此財政還需要保持適度支出強度,財政政策仍需注重加力提效、更可持續性。

“下一步應該優化投資結構、加快財政支出進度,用好各類政府基建投資、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等,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重點補齊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短板,加快推進‘兩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設。尤其是應做深做實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地方債發行進度及支出進度,切實扭轉‘資金等項目’問題。”吉富星說。

由於考慮到去年鉅額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在今年繼續發揮資金效應,加之今年上半年穩增長壓力較小,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進度明顯放緩,基建投資增速不及市場預期。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地方政府發行新增債券9465億元,同比下滑約65%。截至今年6月15日,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12850億元,僅佔已下達限額的30%。

按照今年全年地方政府債券4.47萬億元限額估算,下半年將有3萬億元左右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券將要發行,而這些資金將重點投向“兩新一重”等重大基礎設施、民生項目。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羅志恆對第一財經表示,下半年要加快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進度,推動基建投資以穩定經濟增長。

重在保民生穩就業

羅志恆認爲,當前經濟主要靠出口和房地產拉動,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相對低迷,同時又受到疫情反覆、大宗商品漲價的衝擊,青年失業率偏高,這是當前經濟發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也是下一步財政政策的發力點

他表示,爲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積極財政政策仍要處理好經濟社會風險與財政風險平衡的問題。具體而言,下半年積極財政的目標要提振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爲此建議要繼續堅持今年支出結構以民生社保爲主的方向,提高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以鄉村振興爲抓手,繼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興旺和生活富裕。並落實對製造業等減稅降費政策。

吉富星建議,下一步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社會消費水平。繼續推進減稅降費,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支持力度,加強市場主體紓困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並重。

財政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兜底基本民生支出是財政重要職能。今年中央常態化實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資金總量高達2.8萬億元,基本實現中央財政民生補助資金全覆蓋。

財政部數據顯示,早在今年5月下旬,這筆鉅額直達資金的九成以上已經下撥至市縣基層,直接用於惠企利民。這可以對衝部分階段性政策“退坡”影響。

吉富星表示,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適度加強對基層的轉移支付及財政支持力度,確保財力真正下沉到基層,兜牢基層“三保”底線,防範財政金融風險。

爲了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支持製造業、小微企業等發展,今年國務院新出臺超過5500億元減稅降費政策,這些政策已經執行,有些將在下半年兌現。

比如,今年最大一項減稅政策是將製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至100%,這可以減輕企業所得稅,鼓勵企業創新。這項政策預計減稅超過800億元,國家允許企業按半年享受加計扣除優惠,因此製造業企業可以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兌現這一減稅紅包。

羅志恆認爲,在疫情反覆和大宗商品上漲時,要重點關注民企和中小企業的生存以及青年就業問題。建議支持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對於大宗商品漲價傳遞到部分生活品,做好受影響的中低收入人羣和中小企業的援助保障工作。財政支持重點人羣的就業工作,目前18-24歲的失業率偏高,確保社會穩定。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告訴第一財經,下半年財政政策會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支持經濟穩定,特別是保就業,而不一定過多地追求經濟增速。明年第一季度經濟面臨的挑戰更大,財政政策需要統籌考慮不同階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