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小知識】罹患比例逐年上升的「脂肪肝」

▲透過肝臟超音波迴音亮度,可判斷脂肪程度。(示意圖東森新聞)文/趙於婷整理「肝病素」有國病之稱,因爲臺灣B肝盛行率達15 ~20%,遠遠超過世界各國標準。因此保肝護肝多年來一直是臺灣全民運動。自從1984年推行B肝疫苗及B肝藥物治療後,B肝盛行率逐漸下降。但不知何時開始,腹部超音波健檢發現脂肪肝比例逐年上升,並有越演越烈趨勢。雖然國內統計數據並不統一,但平均認爲脂肪肝約佔30~40%,遠高於B型肝炎及C型肝炎,其中男性較女性高出1.8倍,主要年齡層多在30歲至49歲間,連年輕族羣的20到29歲都有近3成的患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浩瑞指出,脂肪肝可分爲酒精性及非酒精性。非酒精性除主要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羣相關。臨牀上,會藉由肝臟超音波迴音亮度,來判斷脂肪肝程度。脂肪肝越嚴重,越容易出現肝臟發炎。統計上,約3成患者有肝臟腫脹、肝細胞破裂情況,稱爲「脂肪肝炎」。後續可能再進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癌三部曲」。雖然與B、C型肝炎相比,脂肪肝極少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但普遍認爲會加重代謝性疾病,也會惡化既有肝炎症狀。而代謝相關的脂肪肝成因可概分爲三種:1. 營養不均衡,飲食習慣過度精緻、肥美,而不重視蔬菜、水果及其他營養均衡。體內熱量及脂肪過多,導致肝臟儲存過多物質。肥胖或高血脂族羣多屬此種原因。2. 長期缺乏必須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素,使肝臟無法維持正常新陳代謝而導致脂肪積壓。最典型就是錯誤飲食習慣,例如過度極端的素食者或不重視營養均衡的減肥者。3. 身體虛弱、久病,無法進食或無法吸收,體內營養、熱量長期不足,肝臟功能破壞也會導致脂肪肝產生。脾胃運化不佳造成代謝廢物堆積黃浩瑞說明,中醫認爲脾胃可升清降濁,也就是將食物中營養保留,把無用廢物排除。脂肪肝就是脾胃運化失職,導致代謝廢物堆積在肝臟,從而影響肝臟。長久下來除了肝臟外,還會依患者體質影響五臟六腑,造成許多症狀加重。例如,素有氣虛的脂肪肝患者,容易會有乏力氣喘的症狀,平日可補充些黃耆黨蔘補氣茶飲。若有肝氣鬱結的患者,容易感覺到肋間憋氣脹滿、情緒易怒或抑鬱,平時可使用些薄荷菊花疏肝解鬱花草茶,以調理肝氣放鬆心情。心氣不足的患者,容易會有心悸失眠、飢餓乏力,平時可多食用大棗、參茶,以補氣護心。脂肪肝根源仍在於脾胃,所以也可藉由常按胃經的豐隆穴以調理脾胃,降低代謝廢物累積。基本上,治療方向多以補正氣化瘀滯爲目的,以期增加體內新陳代謝,減少不必要物質累積。治療脂肪肝,飲食和生活調整遠比任何治療重要。型態修正不單可治療脂肪肝,更可增進整體健康。運動纔是根本但是特別需要注意,尤以中度以上脂肪肝切忌過度快速降低體重。因快速減重僅只是脫水,並非減少多餘脂肪。且會導致體內能量及營養素嚴重缺乏,反會加速肝臟破壞。所以脂肪肝患者重點並非減肥,而是該均衡飲食、規律活動。特別強調,脂肪肝與體重高低並無絕對相關。中醫對脂肪肝特別強調運動。常有言「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氣補」,其中的氣補就是指規律運動。運動可補益體內氣血,並增進新陳代謝。由於四肢稟氣於脾胃,所以運動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改善脂肪肝。飲食方面,並非是減少肉類,而是要選擇優質肉類,例如魚、蝦、禽類等,這類白肉中脂質含量較低,較不易造成肝臟額外負擔,也可補充肝臟修復所需營養。另外,控制澱粉甜食更是飲食調整的重要關鍵,精緻澱粉多屬高升糖指數(GI)飲食,會快速提升體內血糖,容易擾亂體內激素而影響脂肪的正常代謝,尤其中醫認爲,脾胃虛弱者食用大量精緻澱粉無疑是雪上加霜,不但無法獲得高價值營養,反會加重脾胃負擔。飲食調整可於前兩、三週儘量減少主食,並增加優質蛋白食品,有利於脾胃復原。後續適當選用粗糧雜糧,並減少精緻澱粉。正確飲食和生活型態提高身體代謝能力。即使不減重,脂肪肝也可隨着健康改善而逐漸消失。

工作繁忙,身體嘛愛顧!下載「ETtoday新聞雲APP」即時掌握最新醫藥保健資訊→iOS:https://goo.gl/rmIDdxAndroid:https://goo.gl/XPe8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