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投保難、探索智駕車險,首個新能源車險指導意見下這些人受益
近年來,新能源車市佔率迅速提升,但投保難、續保難、保費貴等問題卻擺在了車主面前。
去年以來,監管持續表態將進一步優化新能源車險定價機制,如今靴子終於落地。
1月24日,金融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也是我國新能源車險的首個指導意見,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引導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等措施,直指新能源汽車因維修成本較高、維修網絡不健全以及出險率相對較高等原因導致的保費貴、續保難等痛點。
同時,爲了更好解決新能源車主投保難題,官方還推出了“車險好投保”平臺,任何新能源車主在常規渠道投保遇到困難時,可選擇通過此平臺鏈接保險公司投保,且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多部門合力之下,困擾新能源車主的投保難題或能有效緩解,財險公司、新能源車企都有望從中受益。
推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等措施 新規破解車險貴、投保難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同期,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到了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較2023年提高9.3個百分點。
不過,在市佔率提升的同時,新能源汽車也出現了出險率和維修成本較高、部分車型保險風險與價格不匹配、少數車輛投保不暢、部分車型保費較高、新能源車險經營持續虧損等現象。
中國銀保信發佈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便顯示,新能源汽車的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出大約21%。
新能源車險資深人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新能源車險之所以保費更貴,與新能源汽車維修成本高、出險率高、維修網絡不健全等因素有關。“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不同,使用一體化壓鑄技術製造車身,這種技術增加了車身修復的難度。另外,有些車企在新能源汽車設計時未充分考慮事故因素,從而提升了維修成本。”
中國人保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於澤在集團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也曾透露:“公司新能源車險的商業險部分的綜合成本率高於整體車險綜合成本率大概7個百分點。”
如何破解新能源車險保費貴、投保續保難?《指導意見》直指痛點,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引導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穩妥優化自主定價係數浮動範圍、豐富商業車險產品、優化商業車險基準費率、提升行業經營管理水平等多項措施。
其中,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是重中之重,相關部門打算怎麼做?
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首先,豐富維修零配件供給渠道和類型,提升車輛維修和理賠標準化程度,提升新能源汽車維修經濟性水平;其次,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保險公司通過駕乘操作規範手冊、視頻引導、現場培訓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培養良好用車習慣,推動降低車輛故障率和交通事故發生率;此外,持續健全以市場爲導向、以風險爲基礎的費率形成機制,探索建立保險車型風險分級制度,優化新車型車險定價標準,推動實現新能源汽車數據跨行業合規共享,增強車險定價精準度和合理性;最後,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和經濟性研究,爲汽車企業完善產品設計提供建議,推動降低出險率和維修成本,合力降低新能源汽車全生命週期使用成本。
通過優化前端設計、規範中端駕駛行爲、提升後端維修標準化程度、增強車險定價精準度等方式,新能源汽車整體維修使用成本有望下降。
“車險好投保”平臺搭建 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除了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外,同日,還有兩項新能源車險重磅措施發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引導財險公司建立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上海保險交易所搭建“車險好投保”平臺。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可以解決國際保險領域所稱“剩餘市場”問題。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願參與的保險公司均償付能力充足、業務經營穩健。首批接入10家大中型財險公司,第二批接入20家左右財險公司。後續根據財險公司申請,接入平臺的財險公司還將繼續增加。
此外,“車險好投保”平臺於2025年1月25日10:00正式上線,服務對象主要是在常規渠道遇到投保困難的新能源汽車客戶,分爲個人客戶和法人客戶兩類,涵蓋家用汽車等非營運汽車和營運汽車,客戶可投保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可自主選擇保險公司,車主通過此平臺鏈接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公司不得拒保。
投保人、被保險人、車主均爲自然人的個人客戶,可通過“車險好投保”微信服務號、支付寶生活號自助投保,在登記投保需求並自主選擇保險公司後,跳轉至所選擇的保險公司投保頁面完成投保操作。
投保人、被保險人、車主其中一方爲法人的法人客戶,可訪問固定網頁,登記投保需求並自主選擇保險公司,相關保險公司將主動聯繫該法人客戶提供線下承保服務。
財險公司可依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自願參與高賠付風險分擔機制,接入“車險好投保”平臺後,履行應有職責,承擔主體責任。在服務上,相關部門要求財險公司不得降低理賠標準和時效,不得發生“拖賠惜賠”“區別對待客戶”等情形。
智能駕駛技術發展 財險公司遇到新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國在智能駕駛領域進展迅速,以蘿蔔快跑、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爲代表的出行服務企業,已在武漢、重慶、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示範運營和測試。
智能駕駛技術的應用對車險經營的影響也備受關注。
比如風險因素髮生變化、保險事故責任發生變化等,智能駕駛模式下,車輛駕駛風險因素從人的因素更多轉向技術、軟件和網絡安全等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汽車製造商、技術服務商更需要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強化數據共享和工作聯動。
作爲財險公司,如何應對這一挑戰?金融監管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首先,統籌行業開展系統性研究,對智能駕駛等新技術應用對車輛行駛風險帶來的變化開展研究。其次,積極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指導意見》提出的推出“基本+變動”新能源車險組合產品和“車電分離”模式汽車商業車險產品,是開展相關探索的第一步。最後,強化數據積累、共享和應用,推動實現數據跨行業合規共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不斷提高車險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作爲用車“剛需”,車險事關每個家庭,在多部門合力之下,新能源車主投保貴、投保難或有所緩解,以新能源車險作爲新業務增長點的財險公司和新能源車企也有望從中受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