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提防2008年的通膨捲土重來
主計總處日前公佈五月消費者物價(CPI),較去年同月上漲2.48%,爲八年來最高,其實這一漲幅還不是最可怕的,真正令人擔心的是進口物價急速上揚,五月進口物價大漲13.2%,創2008年7月以來最高,我們必須提防2008年的通膨捲土重來。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榖物、鐵礦砂、鎳、銅等大宗物資的行情皆出現全面性的狂飆,其走勢如同2008年那一波通膨,令人憂心。2008年在國際熱錢推波助瀾下,把原油炒到每桶直逼150美元,其所衍生的不只是通膨,更是泡沫,隨後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一場世紀最嚴重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爲之重創,臺灣也於次年出現史上第二次經濟衰退。
通膨的可怕非僅是當下物價大漲,更可怕的是伴隨而來的經濟停滯,甚至蕭條,猶記得1974年油價大漲震驚全球,美、歐通膨率皆逾10%,臺灣更飆至不可思議的47%,這個恐慌性通膨使得各國經濟接連兩年衰退,美、日、德、英無一例外,臺灣也勉強保一而已,凡經歷過這一次通膨的人,必然是刻骨銘心,甚至餘悸猶存。
1980年二次石油危機再現,各國通膨粉墨登場,美國13%、英國18%,韓國29%,臺灣也達到19%,這類成本推動型的通膨總會讓全球陷於恐慌、衰退,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多數國家當年皆出現停滯,因此這類通膨遂被稱爲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這一波停滯性通膨達三年之久,通膨對經濟成長之傷害,於此可知。
全球自1990年在多邊貿易談判上獲得重大進展,隨着烏拉圭回合協議的簽署,各國開放市場,調降關稅,活絡了全球生產活動,讓自由貿易、完全競爭從經濟學教科書走向現實,不少人都相信昔日的通膨不致於再出現,然而,這可能過於樂觀了,只要人類的貪婪存在,通膨的幽靈就不會消失,隨着美國聯準會2001~2004年連續14度降息,及隨後2007~2008年7度降息以致熱錢橫流,投機升溫,不僅釀成了美國房市泡沫,更把國際原油、榖物、鎳、銅等大宗商品行情推升至瘋狂價位,以原油爲例,2003年一桶不到30美元,2008年夏天竟已直逼150美元。
也正是由於大宗物資價格飆漲,讓平息二十餘年的通膨又猛然而至,2008年前三季美國通膨率升至4.8%、韓國4.7%,臺灣也達4.1%,這一年前三季全球爲通膨所苦,憂嘆不已,不料隨後漫天蓋地而來的金融海嘯,爲禍更烈,次年全球經濟大衰退,日本經濟成長率-5.5%、美國-2.8%、德國-5.6%,臺灣-1.6%,舉目所視,哀鴻遍野。
半個世紀以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原油、農工原料大漲所引發的輸入性通膨,非需求拉動型通膨,不會帶來繁榮,相反的,由於這是成本推動型通膨,終將釀成停滯,因此須審慎以對。依主計總處的統計,自年初以來國際原油、榖物、金屬等大宗商品行情持續攀高,與2008年如出一轍,而當年是由於美國連續14度降息所致,如今則是美國無限量化寬鬆使然,必須警戒。
依國際行情顯示,五月黃豆、玉米皆較去年同月漲逾八成,糖也漲了六成,銅、鋁也上漲逾六成,原油更大漲逾倍,從年初以來的漲幅也極爲凌厲,眼見國際熱錢橫流,大宗商品狂飆,各國經濟學家示警這是2008年以來首見的通膨危機,更有人以定時炸彈形容這一波通膨的威力,提醒美國聯準會(Fed)該有所行動,其嚴重性已然不言可喻。
臺灣天然資源有限,原油等大宗商品悉數仰賴輸入,隨着今年以來國際農工原料的飆漲,已反應在我們的進口物價上了,以五月爲例,依美元計算的進口物較上年同月大漲21.4%,以臺幣計價的也上漲13.2%,兩者皆創下2008年8月以來最高,也就是金融海嘯以來的新紀錄。
面對國際環境的變化,主計總處日前雖依舊強調沒有通膨,但也表示,隨着國際農工原料行情走高,下半年會面臨較大的物價上漲壓力。對於一向保守的官方都如此示警,說明當前情勢實不容樂觀,然而,從半個世紀的經驗卻也可以明白,這類通膨的可怕非僅是物價上漲而已,最可懼之處乃是在於經濟將因此走疲,甚至衰退。
面對2008年的通膨捲土重來,日前主計總處仍樂觀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至5.46%,非僅調升上半年的統計,也上修下半年的預測,顯然沒有把來勢洶洶的通膨加以考慮,然而這也不能責怪主計總處,如今的計量模型對於難以量化的風險,確實是無能爲力的,也正因爲如此,政府施政除了參考預測之外,仍得參酌歷次危機的經驗才行,萬不可以爲經濟成長預測上修至近11年新高,就自鳴得意而以爲天下太平。
我們認爲自年初以來的國際環境,尤其大宗商品漲勢與2007~2008年極爲雷同,這意味着停滯性通膨極可能捲土重來,政府施政宜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