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市場的一口美食 連三星主廚都愛
文/盧怡安
▲Quimet & Quimet到了下午三點半,都是當地熟客,親切互動的氣氛,隨意上桌的小點,正是tapas bar最迷人的魅力。 (攝影者.李明宜)
高級美食圈之中,用湯匙裝着或用牙籤串着的一口美食,現在已經是很常見的形式。原本正襟危坐的高級餐廳,也逐漸有着高腳椅吧檯,可以和服務人員互動的餐區。法國名廚侯布匈的餐廳,就是這麼做的。他明白的說,這種形式,就是受到西班牙tapas bar的影響。
到底什麼是tapas呢?常以複數形式出現的這個字,tapa,在西班牙文中,是蓋子的意思。最初由來的傳聞之一,是說安達魯西亞地區的人享用餐前酒時,因爲怕酒裡跑入小蟲,用片面包蓋着,也可以配着酒吃,而最終這樣形式的下酒菜,就被用tapa這個字來代替了。在臺灣,多半譯作西班牙小點。
臺灣也受到風潮影響,常有餐廳推出西班牙小點。然而真正有西班牙風味的tapa,究竟應該如何呢?
tapa的特色,應該是一巧,二鮮,三隨手可得,四重視交流互動。
首先,尺寸小巧,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特色。然而,我們常以爲用牙籤串着的就是tapa;其實在西班牙,特別用牙籤串着的,叫作Pincho(意即牙籤),主要出現在北巴斯克區,這裡的美食風氣自古精緻。西班牙的其他地區,例如西班牙小點的發源地安達魯西亞、巴塞隆納等地,tapa指的都是用小碟子裝着的下酒菜。
爲什麼要小巧呢?瞧瞧巴塞隆納當地人享用的方式就知道了。傳統的西班牙小點吃法,是正餐之前,邊等朋友邊小酌,酒纔是主角,小點是配角,通常不會太多的。許多地方像是首都馬德里,小點不必點,是附贈的,一杯酒送一盤;再點、再送。
其次,在西班牙,小點也不用講究要有多麼的細緻,而是重視:鮮。這可以分爲兩方面來說,一是料理的方式要越簡單越好,二則是一定要使用當地盛產的食材。
西班牙廚神亞德里亞最喜歡去的一家tapas bar,就是在菜市場裡的「小木偶」。他們的料理方式非常簡單,使用菜市場裡新鮮的食材,在鐵板上烤一烤,隨手撒點鹽,並淋上橄欖油,就完成了。
一去了西班牙,就着迷的臺中「鹽之華」女主廚黎俞君,回來就開了「Tapas One」西班牙餐廳。她說,知名的tapas bar,通常都是這樣,鹽烤、鐵板煎、酥炸和丟進鍋裡燉。不需要繁複的準備功夫,但是講究食材一定要極度新鮮。 來自西班牙的臺北「Mvsa」餐廳主廚安東尼就說,最新鮮的就是當地盛產的物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邊的加利西亞區,有名的就是章魚、淡菜、蝦蟹等,到了馬德里等內陸,製作血腸、燉牛肚,及火腿等,纔是王道。循此原則覓食,就是行家。 第三,菜色樣式多得點不完的小點,靈感通常不是絞盡腦汁來的,而是因爲簡單組織隨手可得的材料。 安東尼就分享一款臺灣少見、西班牙很傳統的小點,叫作migas。是用家裡當天吃不完的麪包,切到細碎,然後和西班牙家庭冰箱裡一定有的香腸、洋蔥、大蒜炒一炒,就完成了。
這種輕鬆寫意,而不是正經八百的氛圍,也表現在客人來酒吧的心情上。看菜單點的客人,畢竟是少數,直接往玻璃櫃裡瞧,或點一杯自己喜歡酒,大方的任店家推薦幾道,是最道地的。tapas bar通常很小,摩肩擦踵。不少人就是衝着這種能與店家親密互動,隨興交流的氣氛去的,吃什麼,都覺得美味。要能充分享受西班牙小點的境界,這種隨性的心情,能讓人更開心。
【 更多報導 】
別讓孩子記恨你一輩子:不管多丟臉,都要和他站同一邊
蔡康永:每次一開口,我都把「我」這個字吞回去
超弱!只要頭腦清楚的人就能輕易破解的「廢死」論述
千萬別動不動就問老外「吃飽了沒?」
手是人體縮影:性能力好不好,看無名指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