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O2O是堅持還是逐步向P2P靠近

文/沈爭

一個平臺,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整合着資源,形成着所謂的大數據,然後再進行壟斷和壓榨,更是讓商家叫苦不迭。但這種中國式O2O真的會是O2O的常態嗎?其實隨着最近Uber的強勢入侵,我們不難看出,O2O正在由服務到人,轉變成人到人。

中國式O2O,壓榨和壟斷

最近O2O似乎應該是紅遍了中國大江南北,大到餐飲旅行,打車,醫療,小到洗衣家政,大保健,O2O所能涉及的行業,似乎已經涵蓋了我們所有的衣食住行,但這真的就是我們在期盼的O2O嗎?

一個平臺,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整合着資源,形成着所謂的大數據,然後再進行壟斷和壓榨,更是讓商家叫苦不迭。

就拿餐飲O2O來說,中小餐飲們的老闆們,不上平臺吧,又被上了平臺的同行們擠壓的喘不過氣來,上平臺吧,又被平臺高額的抽成壓榨的幾乎是無利可圖,只能在這種矛盾中殘喘苟活。儘管各大巨頭補貼政策已經越燒越旺。但這種中國式O2O真的會是O2O的常態嗎?

分享經濟,讓溝通變的直接而更有創意。

隨着中國式O2O大潮來勢越發兇猛,看似跟國外趨勢日益融合,但事實上,O2O這一概念在國外並不流行,那些我們慘遭並複製的所謂的O2O模式,如Airbnb,Uber,在國外傳業者和行業觀察着看來,似乎更適合被叫做P2P,例如Uber和Airbnb,他們都是利用閒置資源創造服務,提高收入。正是這種消費者賦權纔會讓溝通變的直接而更有創意。

正如我們看到的,國外的O2O更多的是分享,而我們的中國式的O2O更多的是整合。

就拿當前最火爆的餐飲O2O市場來說,無論是餓了麼,淘點點美團還是大衆點評,他們只是在提供一個平臺,然後整合資源,再通過價格地域優勢售賣餐品或是服務,形成了所謂的中國式的O2O。

隨着Plenry的興起,"以吃會友"的新型餐飲分享經濟的浪潮已經來臨。通過用家庭代替餐廳,直接去附近陌生人家裡吃飯交朋友,把吃變做一種分享,把吃當作一種交際,還可還會有小盈利,何樂不爲?

當然我們也有例如阿姨廚房媽媽的菜,這種私房菜分享形勢,但總體來說,也只是爲了讓吃膩了快餐白領們,換了種家常菜口味,O2O形勢還是老一套

中國式O2O,會變爲P2P嗎?

其實隨着最近Uber的強勢入侵,我們不難看出,O2O正在由服務到人,轉變成人到人。讓老百姓有了參與感,消費者賦權變成了盈利者,這種O2O形勢的分享經濟,也許纔是我們O2O從業者下一步需要考慮的。

縱觀現在的O2O大形勢,燒錢,鋪資源,搶數據似乎已經變成了大佬們的遊戲規則,不以人爲本,只以平臺爲導向。平臺不停的融資燒錢,商家配合着遊戲玩着命,消費者貌似着漁翁得利,這就是中國式的O2O。Techcrench的一篇《分享經濟與金融的未來》中就提到,P2P的模式的深入人心是因爲新一代的消費者們希望被充分的賦權,用最直接和最有創意的凡事盡心溝通合作,纔是O2O未來的趨勢。

中國式的O2O是要堅持到底,還是要逐步向P2P靠近,我們拭目以待。

注:本文內容來源於品途